加载中…
  
博文
标签:

黄佐临

陈融

余秋雨

伽利略传

布莱希特

文化

分类: 万千时光剧评滩
谈到国内演的外国名剧,<伽利略传>是必须提到的,这部布来希特名剧由黄佐临和陈融两位大导演合作,中国青艺演出.
整个演出从导演,到舞美,到演员都非常完美,布氏的所有剧作中这出戏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伽利略写得丰富复杂,有血有肉,既智慧超人,又有许多普通人的弱点,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妥协于教会的压力,全剧结局有很强的悲剧性,震撼人心.
这出戏的导演和舞美特别值得称道,当时是值七十年代末,布氏戏剧及其戏剧观只是在纸面上介绍过,而在这出戏里两位大导演成功地呈现了布氏戏剧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看到了一台完全不同于过去看过的新戏剧.
通过这出戏中国戏剧人切实感受到了布氏的间离效果,陌生化,叙述性戏剧,理性戏剧等等,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大家熟悉的斯坦尼体系的全新的现代戏剧,<伽>剧如同在中国戏剧界的大房子里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人们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这出戏直接带来了持续很久的"布氏戏剧热"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许多剧团都开始排演布氏戏剧,<四川好人><大胆妈妈><好兵帅克>纷纷上演,斯氏戏剧的一统天下终于被打破,中国戏剧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下边是余秋雨的一段文字:

很多年前我们北京,曾经上演过的一个戏,叫《伽利略传》,那是德国的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所创作的,叫《伽利略》传。当时是有戏剧大师黄佐临来导演的,这个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我想讲讲这个作品,来说明它的未知结构是什么,未知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作品如此精彩。

  伽利略被很多人写过,但是在我看来布莱希特写得最成功。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科学。比如他在街上买到了一个,北欧一个国家所发明的,玩具式的望远镜,然后根据这个眼镜他改造,改造成了一个,非常好地天文望远镜,而且他在用天文望远镜看天体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哥白尼的理论是对的,于是他就提出了自己的天体理论。那么,提出天体理论以后,这个和教会的思维是完全不对的,于是他就要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处罚。那么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我们看起来,是很大的一个考验。就是你究竟是坚持真理,还是要保住生命,我们简单的思维是这样的,你究竟是坚持真理还是要保住生命,我们非常希望他坚持真理,被火烧死。但是伽利略的情形不是这样,他忏悔了,他在宗教裁判所的严刑逼供下。我的有一篇文章专门讲到,按照我们的分析,他一定是被严刑逼供了,他当时是70多岁,年纪非常老了,年纪很大了,而且又有关节炎。在这种情况下,他忏悔了,他的忏悔使得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很难过,我们的大师也忏悔了,而且后来的历史证明,由于他的这次忏悔,意大利的科学后来一直一蹶不振,就在伽利略忏悔之前,意大利科学发展很好,他忏悔以后意大利的科学就一直一蹶不振了,而且人类的科学也由于他的忏悔而延迟了。那么,人们就会问,伽利略的这次忏悔对不对。

  布莱希特后来写下也是非常好玩,伽利略尽管忏悔了,但是他又被流放了,流放在北方的一个森林里边,没有人去理他,怕事的人不去理他,原来的朋友也不去理他。因为你在朋友们看来,是一个变节分子,你怎么忏悔了,他非常寂寞。但是,就在寂寞当中,他又写出了一本更伟大的,天文学的著作,面对这个更伟大的天文学的著作,传到他的学生手里,学生就困惑了。他当初是该不该忏悔了,如果不忏悔的话,他肯定死了,死了的话就没有后面的这个作品了,如果忏悔的话,他尽管有了作品,但是对于科学家的,人格和气节来说,总是打了一个问号。所以,他的学生,在这个戏的最后,他的学生们在研究一个数学上的问题,在数学上最近的距离是直线。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最近的距离到底是直线呢?还是曲线?我的老师,肯定是走了一条曲线,如果是直线的话,他断了这条线。人生和数学有点不一样,有的直线可以让这条线条中断,不得不走曲线,但是曲线能通到目标,直线不能通到目标。在人生道路上到底曲线更好,还是直线更好呢?布莱希特没有结论,他站在伽利略可以接受的一面,他同情伽利略的忏悔的这一方面,来讲话了。但是同时他又认为,伽利略有没有可能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小人,有没有可能,他也提出了这个问号。

  我当然在一篇文章里,我是为伽利略当时辩护了,就是当所有的朋友,都出卖他的时候,他宁肯一头转向敌人,而不理那些朋友了。所有的朋友天天讲他好好好,突然有一点小麻烦,所有的朋友都出卖他的时候,他宁肯面对敌人,等于把自己的脸涂污了以后,求个安静,在安静的过程当中,他开始做学问,学问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是他的生命最后的一种惯性,我的方式去理解他,但是布莱希特是更伟大的,一种结构上思考了,到底是什么,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广大观众,布莱希特不是故弄玄虚,他自己也不知道,就这么一个自然科学家,站在世界上,在固守人格和延续生命的,过程当中,他应该做什么选择?他不是政治家,他不是一个在社会改革方面,是一个勇士,他不是,他只是一个科学家,他该怎么走?伟大的人格到底是什么?伟大到底是什么?布莱希特不知道,他以这么一个作品,交给人类,让人类共同去体验,尽管他不知道,伟大的人格是什么,但是这个作品的构架是伟大的。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化

戏剧

剧场

万千时光戏剧场

邓莞千

演员

表演

爱丁堡戏剧节

英使馆

分类: 万千时光戏剧场

 《爱丁堡优秀戏剧分享会》·有感

 

莞千·作

2011.11.11

 

 

 

技术、观念、行动,改变舞台-爱丁堡戏剧节的观察与思考

演讲者:水晶

(著名戏剧评论人、金融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

 

 

 

 

 

 写在前面:当我写完这篇感悟文字。

突然很沉重,很,沉痛……瞬间冒出太多困惑和怀疑,

突然对自己发出了无限的诘问,

莫名对自己——戏剧中的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对我周身的戏剧、剧场观念感到深不可测的迫切和恐怖……

对不起……

 

 

 

 

还是先分享这次分享会所得的快乐吧!!!

 

 

 

 

http://s6/bmiddle/4a731138gb176444f6335&690

 

有幸收到英国大使馆邀请参加了《爱丁堡优秀戏剧分享会》

http://s13/bmiddle/4a731138gb17647b526bc&690

水晶

 

 

水晶的分享让人觉得很丰厚

她的见解也让人感到那么真挚和清新

优秀的剧评人,难得!

http://s7/bmiddle/4a731138gb176488ad6f6&690


水晶说:如果用一周去爱上一个城市,非爱丁堡莫属!我相信!


http://s3/bmiddle/4a731138gb1764a177c42&690

http://s8/bmiddle/4a731138gb1764aa0d3d7&690

http://s3/bmiddle/4a731138gb1764b3980a2&690

http://s11/bmiddle/4a731138gb1764bb38a7a&690

http://s5/bmiddle/4a731138gb1764c3cdb84&690
据说:这是田沁鑫导演在爱丁堡的驻地!很居家的旅馆!

可以自己做菜哦~似乎好受欢迎呢~


 

http://s13/bmiddle/4a731138gb1764cc6321c&690
接下来是我当时听得很激动的部分!

是水晶心目中在爱丁堡观看过排名前十的好戏!

十部十特色~

(排名不分先后哦~)


 

http://s12/bmiddle/4a731138gb1764d0341bb&690
这部叫做《I INFINITE》

这是一个多媒体单人现代舞剧,全白的色调,一切都是白色的

——演员的服装、房间的墙壁、简单的陈设也是白色…

一个自由的空间,非纯粹剧场空间,观众可以自由走动,纯然流动

——“表演艺术与科技结合之恰当、巧妙和深入”

 

 


http://s15/bmiddle/4a731138gb1764d40431e&690

小型音乐剧《THE MONTER IN THE HALL》

4个演员、图上二者扮演父、女

但四个演员并不固定所扮演的“人物”

而是通过道具服装变化自然转换:或父或女或邻人…

故事始终发生在家中、讲述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与父亲的关系……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中的亮点是【无实物表演】

演员可以瞬间转换服装饰物道具等很明了地转换角色

水晶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教材戏剧】

很值得我们学习专业戏剧的学生取经的戏

(女演员是“美女与野兽”乐队的演员,水晶之所以提及此点,

我听后总结认为:是因为她觉得,

在英国一个相对出名乐队的女歌手不计较酬劳,

可以投入且专业地完成一出戏剧,

显示了那里:

1戏剧的普遍性、2物质的富足度、

3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已经发展向“享受”的层次了)

http://s12/bmiddle/4a731138gb1764dc9858b&690

《TRIBE》

一出讲述同性恋关系的戏

 

【在一个教堂中演出】

虽然剧终也有酒吧、毒品等事物象征出同性恋关系中惯有的内容

但全剧却让人觉得【温暖】【干净】

我想,也许是演出场地在【教堂】中,其天然奠定了一种圣洁的气场

自然褪去了人们定势思维中对同性恋关系的低视态度

——由此,想到,爱丁堡的剧场是如此地“随性”

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然地成其为【剧场】

这是多么好地帮助了剧场艺术、剧场空间的前行哪!

 



http://s1/bmiddle/4a731138gb1764e251800&690

【《I.MALVOLIO》】这个戏是水晶最推崇的

据说,这位演员已经是第四次在爱丁堡戏剧节演出莎士比亚的作品了

且次次都是独角戏

这个演员有着极强的个人气场和对现场及观众的把控力。

并能即刻即时地洞悉并抓住观众心理,与莎剧内容极为恰当巧妙地结合

并以此表达莎剧以及演出要传递的精神内涵!

 

不禁自诘:中国现当下有几个这样的【戏剧演员】?!

同时,一半自勉一半阿Q地想:中国不久一定会有这样的演员

我们既然看见了“楷模”

想到了目标,就一定会有实现之时!



http://s1/bmiddle/4a731138gb1764e9f26b0&690

《WATCH ME FALL》
故事讲述一对情侣居住在繁华城市的地下室,共同为生存而打拼

可是自戏开始、男孩便残暴地对待自己的女友

各种方式去虐待她

——把球刻意泼洒出去命令女友再捡拾回来,一次次不厌其烦

球就这样散落在观众中,当女孩隐忍地经过观众身边

一一捡起球的时候,演员与观众几乎近在咫尺

 

观众看着女孩这样俯身在自己眼前捡球

不自觉地动容,忍不住去帮助女孩

同时,在过程中联想到自己

为了生存而无形形成的压力

无处释放,无可倾吐

于是——

理解了男孩的暴怒与发泄

理解了女孩的隐忍与承受

 

这才是变化观演关系所需求的效果——变化了物理距离,影响观众的心境,让观众的心真正站在剧场中心,从每一个自我内心全情地去体验当下。而非仅仅浮于表面,仅仅变化了物理距离而观众依旧自居为“观众”躲在暗处的观众席里……


http://s15/bmiddle/4a731138gb1764eeb76ce&690
《ENTITLE》这个戏很特别

一个普通的简陋的镜框式舞台。一开场,一个工作人员(也是演员身份)在台前描述接下来要演出的戏(其实就是在讲述装台过程)。讲到几乎令观众“崩溃”。

——然后就真的开始“装台”过程了

——所有细节,真实地“暴露”给观众看

——于是观众对这样一个陌生又“私密”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和好奇

不禁仔细观察起来

——所有“演员”既是演员又是剧场工作者、

他们似演非演地演出着、

台前幕后浑然不可分辨了

——一个悖论出现了:自然地“演”生活便会让观者觉得真实,

但“演自然”是如此之难!

——一个对脚话筒的女工作人员(其实也是女一号),

借着对校话筒的时间,讲述起自己的故事,自然又动人。

 

这场表演,表演了一段不是表演的表演!!!


http://s8/bmiddle/4a731138gb1764f564317&690

《The aninals and children took to the streets 》

动物孩子上大街,如同欢快的儿童剧

演员适应力极强,在极窄的舞台上依旧表演自如,节奏紧凑有致。(明年来中国演出)

 


http://s14/bmiddle/4a731138gb1764feee6cd&690

 

 


《The vanishing horizon 》

体验外婆年轻时的精彩历险

三代女人间的理解与爱、情感

类似于《雾都孤儿》,但规模小些,肢体性强,小道具极精细。

 


 

 

http://s15/bmiddle/4a731138gb1765096adbe&690

 

《The dark philosoephers》

一个爱尔兰小说改编,以短打形式演出。



http://s16/bmiddle/4a731138gb17650f24bbf&690


《汉娜的免费秀(带着钱来)》

这个戏的海报没有票价说明

于是看到这个戏名都会好奇

“为什么让我们带着钱去?”

 

这出戏是演员讲述自己一段段最真切的故事,现场与观众交流。

然后……当故事和戏快要完结时

演员问在场的听者——您觉得我的故事值多少钱。

 

(我想:这不是一个噱头,起码就算是噱头,也只是很微小的部分,

没人会轻易心甘拿自己的往昔和伤痛去博取利润。

当我听见这个问题时,我的心的的确确颤动了:

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有多重、每段生命中的价值有多大?

物质和金钱可以衡量吗?

有人会出卖自己的生命、时间、经历等等一切吗?

有人买得起吗?

……)

 

 

 

综观上述:我感到中国剧场演员能力不可置信的薄弱。

从内到外的薄弱。肢体的僵化与禁锢。思想的封锁和肤浅。

对人生和生命的思索简直将近负值。

如果对潮流的追逐,对物质的占有,对名利的享用

亦可令演员自如地演绎出精彩,传递出关怀,

那么中国的演员们大可以不必介怀。

可是事实呢?!

戏剧、舞台、剧场是属于演员的,

没有一门艺术再可以如此多的属于演员了。

可是中国戏剧演员如此狭隘,戏剧又怎么可能强大?!

戏剧是文化最深广的核体,

戏剧至此贫瘠,文化又如何提及?!

不知道我现在内心额恐惧是否和文革之时如出一辙呢……

平静些吧,收起无谓的愤青气,做好自己该做的罢……

晚安……戏剧场……

好梦……万千时光……

 

 

 

 

 

 

以下是水晶对爱丁堡戏剧之行的个人体验分享文字图

http://s13/bmiddle/4a731138gb176b3d449dc&690

http://s8/bmiddle/4a731138gb176b89cdb97&690

http://s4/bmiddle/4a731138gb176b45da033&690

http://s1/bmiddle/4a731138gb176b48b73e0&690

http://s11/bmiddle/4a731138gb176b4c874ea&690

http://s12/bmiddle/4a731138gb176b4f6488b&690

http://s8/bmiddle/4a731138gb176b9270b87&690

http://s4/bmiddle/4a731138gb176b56117b3&690

http://s6/bmiddle/4a731138gb176b5ad5995&690

http://s4/bmiddle/4a731138gb176b6181e23&690

 

 


自2008年开始,中英文化连线每两年邀请一批国内舞台艺术创作和制作机构负责人来到爱丁堡,共同观摩从爱丁堡戏剧节精心挑选出来的20至30部内容、风格各异并具有国际巡演能力的剧目,与来自英国杰出的戏剧团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推动优秀的英国戏剧作品走进中国,同时为中英戏剧界未来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搭建平台。

为了创造更多机会,让尚未接触过爱丁堡戏剧节的国内戏剧界人士及广大戏剧爱好者了解更多相关情况,汲取爱丁堡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创意城市在艺术节举办及剧目创作方面的优秀经验。更多2011年爱丁堡优秀戏剧展演相关信息,敬请参考:http://ctc.britishcouncil.org.cn/lang/zh/item/7040

中英文化连线项目为中英两国机构提供包括信息、建议、机构交流机会和发展基金等各种协助,旨在进一步发展中英双方长期的文化合作关系。更多信息:www.britishcouncil.org.cn/ctc


 

上海站活动:

时间:2011年10月25日(周二)晚7:00-9:00(6:30开始入场)

地点:上海大剧院新闻中心(上海大剧院A1入口一层,近黄陂北路)

 

议程:

19:00-19:05主办方致辞(5分钟)

19:05-20:45主题演讲和表演(100分钟)

 

19:05-19:45技术、观念、行动,改变舞台-爱丁堡戏剧节的观察与思考

演讲者:水晶(著名戏剧评论人、金融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

 

19:45-20:05文化交流项目的选择与定位

演讲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喻荣军(国家一级编剧)

 

20:05-20:25爱丁堡戏剧节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启发

演讲者: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国家一级导演)

 

20:25-20:45英国剧团的生存状态与我们的选择;现场表演

演讲与表演者:英国壁虎剧团《外套》导演兼主演阿米特o拉哈弗

 

20:45-21:00观众、媒体提问及交流(15分钟)

 

 

主办: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上海大剧院





相关链接:

《小的魅力爱丁堡边缘戏剧节印象》

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11-09/02/content_29331281.htm

 

相关视频:

改变舞台——爱丁堡优秀戏剧交流分享会·上话中心一级编剧·喻荣军分享2011.10.25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YrOiGaWF3U/

改变舞台——爱丁堡优秀戏剧交流分享会·著名优秀剧评人·水晶分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KGqlyB1EKs/

改变舞台——爱丁堡优秀戏剧交流分享会·田沁鑫导演发言2011-10-25_20-56-38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4FHGfsqqmQ/






 

阅读    收藏 
标签:

西藏

拉萨

大昭寺

牙柱

旅游

分类: 万千时光戏梦游

 

 

  实际上我从来没找它看看过,以下是网上找到的零散介绍文字,来自多处---

 

  1

 

  大昭寺也是整个藏区人民的精神中心,远到四川、云南和甘肃藏区的百姓,千里迢迢一路朝圣过来,心愿就是能够在大昭寺多待一些时间。大昭寺里的“牙柱”是主殿前的一根柱子,上面有很多缝隙,里面塞了很多人的牙齿。倒毙在路上的朝圣者临死前会敲下自己的牙齿,后来的人会把他的牙齿带来大昭寺,嵌进古老的“牙柱”里,表示死都要完成朝圣的愿望。

 

  2

 

  当在大经堂内走到释迦牟尼佛殿前,听完一个男讲解员讲的佛像的来历以后,正要随着人流往前走,突然,这个讲解员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我面前的一根立柱,大声说:“朋友们,不知大家可注意到这根立柱了没有。如果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根柱子与其它柱子的不同之处。”

 

  猛然地看上去,在昏暗的酥油灯的映照下,这根柱子与其它柱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可近前仔细一瞅,才发现这根柱子的一些地方,密密麻麻地钉着一些微露白色的骨钉。

 

  这一发现,让大家都惊疑不止:“这些骨钉是代表什么的啊?”

 

  听了大家的惊问,讲解员用一种着很严肃的口吻说:“告诉大家,这不是什么骨钉,而是一些朝圣者的牙齿!”

 

  之前听去过西藏的盆友说,在藏族人心目中,拉萨其实只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一小圈地盘,而任何人不论有怎么样的罪恶,只要虔诚地去拉萨朝圣,就可以免除来世所要遭受的惩罚。也正因为此,许多藏民不远千里,从遥远的草原、林区举家长身跪拜到这里,而那些因为在路途生病去世最终不能到达圣地的人们,亲人会在将他们的牙齿镶嵌在大昭寺一颗木柱的缝隙里,为他们完成朝圣的愿望,这便是大昭寺闻名的牙柱。

 

  “朝圣者把自己的牙齿拔掉钉在这里,是表示内心虔诚的吧?”

 

  讲解员大声说:“不!这些牙齿,都是死在朝圣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

 

  我们这群游人不禁齐声又发出一阵惊叹!

 

  讲解员接着说:“朋友们,西藏是一个全民族都信佛的地区,所以,自古就有雪域佛国之称。每一个人,不管他是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距拉萨有多远,能在这尊佛像前虔诚地拜上拜,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伟大最崇高的事情了。所以,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踏上朝圣的路。更有一些虔诚者,不管远在千里万里,他们都是一丝不苟地磕着等身头,一步一头地磕过来,路上要走数月数年者都有。一路行乞,风餐路宿,所经历的辛苦和艰难,可想而知。但是,这些朝圣者,一旦踏上了朝圣的路,便没有一个会遇难而退。信仰是他们灵魂中的一轮永恒的太阳,给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无穷力量,让他们从精神上升华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然而,精神虽然是强大的,但肉体毕竟是脆弱的。许多的朝圣者会因为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永远地倒在了朝圣的路上。在西藏,朝圣者永远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若是有人死在朝圣的路上,同伴们便默默地把他埋葬,然后再带上他的一颗牙齿重新上路。即使他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默然地死在路上时,后来经过他身边的朝圣者也会像他的同伴一样,把他埋葬,然后再带上他的牙齿上路……”

 

  说到这里,讲解员手抚立柱,面带自豪的神色说:“听我父亲说,在这些牙齿中就有一颗是我曾祖母的。原来我家祖辈是生活在后藏曰喀则地区的,距离拉萨有三四千里之遥。可是,在我曾祖母刚过了六十岁生曰之后的一天,她突然决定要随一群去拉萨朝圣的人一起出发,她说自己从少女时代就一直没着这样的一个梦想,然而,以后因为生儿育女、照顾牦牛羊群,这个梦就一直被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如今儿孙都大了,我一定要亲自向佛祖感谢他对自己一生的照顾,并向子孙祈福!她向着拉萨的方向走去了,一步一个头地磕着去的。在亲人们依依不舍的眼睛里,她的身影渐渐地融入了高原的蓝天、白云、远山和空旷的草色中。然而,她终没能走到拉萨,她病倒在了路上,就在她临终的时候,她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气力,用石头敲掉了自己的门牙,把它送到同伴的手里……

 

  “我的曾祖母是幸福的,她虽然没能亲自走到这里,但她那颗代表着自己灵魂的牙齿,却永远永远的在佛祖的面前,聆听着佛祖的教诲,她可以随时向佛祖感恩和祈福。唵嘛呢叭咪吽,我每次走过这里,我都会感受到我的曾祖母在向我微笑呢!”

 

  3

 

  后来看资料,说大昭寺中有一根“牙柱”。人们把在朝圣途中而殁亲友的牙齿敲下来,带到大昭寺,楔入这根柱子,以遂死者生前愿望。

 

  4

 

  牙柱,是朝圣者的亡灵柱,支撑着整个大殿,有几根无从知晓。据说每一个倒毙在路上的朝圣者在临死前会敲下自己的牙齿,后来的人会把他的牙齿带到大昭寺,嵌进这些牙柱,完成亡者未完成的心愿。柱子已经被众人的手摸得发亮,隐隐能看见白色的物体,那就应该是人的牙齿,似乎还有体温的感觉。

 

  5

 

  大昭寺的主殿里,有一根紫檀木做成的柱子。柱子上原来雕刻着复杂精美的图案,但由于无数朝圣者的抚摸,现在这根木柱油黑锃亮,上面的木雕已经模糊不清。由于年代久远,这柱子上有一道道从上至下的裂纹,仔细看可以发现裂纹里镶嵌着一些白色石子样的东西,再仔细看可以发现那是人的牙齿。

 

  在去拉萨的路上,其实是在西藏的所有的路上,你都常常能看到有人不远万里一路磕着长头去朝圣,有些朝圣者要在路上三步一磕头地走上好几年才能到达他心中的圣地,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他们都一直向前。

 

  在朝圣的路上,有时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当然也会有生命结束在这里。即将死去的朝圣者临死前会敲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托同行的伙伴带走。朝圣者死在了朝圣的路上,他的同伴怀里揣着他的牙,继续走在朝圣的路上……

 

  6

 

  大昭寺里这根古老木柱的缝隙里镶嵌着的牙齿,都是死在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顺利到达了目的地的同伴们,会将死在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塞入这根木柱,他们用这种方法告慰死者,也是在告知神灵,死者已经和他们一起共同走完了朝圣之旅,死者已经和他们一起共同圆了朝圣的心愿。

 

  现在人们把这根柱就叫“牙柱”。

 

  7

 

  牙柱还是自己去看的好,看那摸得油光发亮的柱子,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藏族人民的虔诚,真的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

 

  呵呵大昭寺最让我震撼的,是它的木柱中镶嵌的颗颗牙齿。千百年来,多少一路磕长头的朝圣者,死在了半路上,在临死前,他们磕下自己的牙齿,托亲友带到拉萨,钉进大昭寺的木柱里,这表示他们已经到了拉萨...

 

  8

 

  拉萨大昭寺一棵柱上嵌着的许多黄色大牙。这些黄牙是磕等身头的香客死在“天路”的半途后,由他们的亲人敲下牙齿,送进大昭镶在柱上的,表示死者虽无佛缘也将永颂佛德。

 

  “朝圣者永远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若是有人死在朝圣的路上。。。即使他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默然地死在路上时,后来经过他身边的朝圣者也会把他埋葬,然后再带上他的牙齿上路”。。。

 

  这是多么深厚的朝圣文化啊!!!

 

  ——本文转载自地藏缘论坛

阅读    收藏 
标签:

情感

分类: 万千时光剧评滩

仅仅看到这样一个标题就会吸引人关注下去,这是一个很旧很特别的纪录片,获得1985年美国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1985年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段“私人的实践”:25岁的大学毕业生KIPPER,至今困于性障碍还是个处男,难于与女孩正常交往乃至不敢触碰和交谈;45岁的约翰,刚离婚,对自己的性功能产生疑问和恐惧。他们开始了一段性治疗,而玛瑞安则担当了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开始与这样两个截然不同但又都具有性心理障碍的男性进行“替身性伴侣”的特殊治疗,过程里,她也曾对这个治疗方法产生疑虑,三个人都在这其中对爱,性,人类的身体及生殖器产生了更深切的体悟……

对于这样特殊的影片,我不敢做出好或坏的评价,因为它触碰到了人性很深邃的部分,片面的评价只会显得浅薄,我只能说它带给了我对自身,对异性,以及对爱与性更微妙的关照。

玛瑞安可能和我以及周遭任何一个普通女孩一样,有着自己正常的生活,家庭以及男友,但她却大胆无畏地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并协助录制了下来,她面对的是家人的不理解,邻居的非议,但她能带给更多人意义非凡的人道关怀。她带着一种母性的心,去引领男性性心理障碍患者慢慢学会认可自己的身体及性器官,自信地面对自己,通过“实践”,教会这些患者如何爱抚自己的性伴侣,以及与伴侣调情和享受性经历,我甚至觉得从某种层面上说,这种付出比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学的理论来的更有价值,更具生命意义和人性关怀。

没有想到美国在八十年代就有这样特殊的心理治疗项目,美国性观念可以如此开放和坦荡,对于哪怕当今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但我觉得这样的心理治疗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人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性的”正直而良性的心态,否则它的意义会变得龌龊。

不禁联想到《阴道独白》,她阐释了女性对于自我生殖器的关照,该片也有类似的意义显现,玛瑞安通过扩张器带领KIPPER大胆观察她的阴道,从而坦然的认识女性的身体,虽然镜头在拍摄这样裸露的过程,但丝毫没有给人色情和下流的感受,相反,它让我感受到一位女性博大而宽厚的付出精神,非常震撼。她不但让我再一次惊醒,随之去反省自己对女性身体的忽视和冷落,也渐渐了解男性对女性身体的不同心态。

“替身性伴侣”——一个不可思议的专有名词,这部电影告诉了观者太多内涵,人类对性的认识一定意义上象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我想,身为人类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责任以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断去认识性,两性关系,以及自身,这是人类文明最原始和深层的展望……

推荐给每一个看见这篇文字的你!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