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单大伟
单大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0
  • 关注人气: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京城广渠路地王40.6亿元落袋中化方兴地产,让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与国字号央企的推力成为话题。

 

放眼全国,携资本与政府资源双重优势的国有企业此次来势汹汹。中国电子高调出手北京土地市场;38.1亿元,保利地产拿下重庆鸿恩寺地块;19.6亿元,成都中泽置业将奥运村乡地块收入囊中……

 

标签:

杂谈

 

这几天,我自己和全国各地的地产圈朋友们都接到一个短信,内容是谴责我在新浪博客无耻的吹捧中国房地产界的孤家寡人——万科……

 

万科是怎样从中国地产界的一面红旗变成了孤家寡人?这个问题大约不是我能够解答的,但是,至少我可以诚惶诚恐的反思一下,我“吹捧”万科的历史:

 

我是在深圳开始创业的,所以结识万科,包括王石、郁亮、丁长峰这些万科的人物的时间不能算晚,99年第一界住交会万科也当然没有缺席,但那时候万科已经是福布斯的最佳中小企业,而且那时候全国地产学深圳,万科又是深圳的老大。这样在住交会上拿一个名企,得几个名盘的称号,大约还不能算作吹捧。

 

之后,住交会走向全国,我又接手了中国房地产报的运营工作

标签:

杂谈

 

公元1630年,中秋前后,北京城里杀了个广东人。从当时的民意看,这人是真该死,“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不久以前,这个人还是肩负万民希望、战功赫赫的国之干城。

 

公元2008年,也是中秋前后,一个来自广东的房地产公司,虽说没惨到被千刀万剐的份儿上,也落得一脑门子包。就算不把网上纷飞的砖头计算在内,遭遇6000万罚单,售楼处被业主砸,股票跌得惨兮兮,回想一年以前,被股民追捧,被业主盛赞,被全国房地产公司当成“好榜样”学习的盛况,今昔对比,怎不令人唏嘘。

 

不用继续掉书袋,估计您也已经知道,前一个人是明末大将袁蛮子袁崇焕,后一个公司是昨天上海总部刚被业主围堵了的万科。二者招人恨的原因很简单:人民群众是不关心什么全盘大局战略战术的,切身利益被侵犯了——当年是被攻入京城近郊的

(2008-09-16 10:25)
标签:

住交会

中国之家

房地产

杂谈

    有人说,2008年的房地产业当真好冷:

    美国次级贷危机汹汹来势至今不减;

宏观调控进一步收紧资金链,上市之路也履步维艰;

    国内CPI指数连续十月位居高位,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一时之间全行业“冷”声一片,人心浮动,有人奔走求助,有人驻足观望,有人终日惶惶……

    在这个所谓冬天,政府、开发商、金融机构、购房者进入多方博弈,市场像寒冰一样凝结,有人不免陷入悲观情绪:寒冬还要多久?

    然而,一样冬天,两种思路。冬天也许更能让某些人抓住机遇,积蓄能量,“蓄芳待来年”。对于他们来说,来年的春天已经不远:

&nbs

 

 

陈晓旭,一代林妹妹前几天驾鹤西去,魂归极乐世界…

 

我不知道对已经遁入空门的她而言,是灾难还是解脱,毕竟这样的魍魉世界,什么选秀红楼,我们这等旁观者都鄙其炒作,何况她一个入戏如斯的局中人。


83版的红楼,是数年磨一剑剧。全剧不曾用过一个替身,从书法到抚琴,都是本人从头学来,认真做去,而成其经典。晓旭有文《梦里三年》,慢慢地见一个青涩的晓旭,到一个人戏不分的黛玉,这当中有多少心力憔悴,多少字字泣血?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红楼一剧的角色里,宝钗的样子,甚至平儿,都要比晓旭美得多。黛玉一直被诟病不够美,不够标致。可是一部红楼,哪有直写黛玉美貌的文字?芹溪也只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黛玉

2007年,《中国房地产报》搞的第一项有影响力的活动就是慈善晚宴,也是我们的年会。 110日,我们与幸福工程委员会、新浪网合作举行拍卖会,共同筹措了两百多万元的善款,用来救助贫困的母亲。我们的开发商朋友、演艺圈的朋友慷慨解囊,我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上善若水,善良、友爱、互助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人的能力可以有大小,影响力可以分强弱,但是做善事的愿望不可分高低。就像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上月的25日,我们邀请了一些地产届和建筑界的朋友,就前沿建筑和城市关系开了一个相对专业的论坛。既然是论坛,就是让人坐而论道的地方。就前沿建筑这个话题而言,当天绝对不乏同样前沿的思想和观点,无论是我们还是与会的朋友,想必都有自己的获见。也许是“前沿”这个名词太富刺激性,比如那天在场的清华的周榕老师就和对面的老潘来了一场比较激烈的论战,详情在潘石屹'老师'的新浪博客上已经有了详述,我看过应该不能写得更好,在此自不蛇足了。

 

我无意选择做周老师和潘老师中哪一个的粉丝,只是作为论坛的东道

最近房地产圈有两起重大的并购事件,一是澳洲电信花20亿控股搜房,一是路劲基建花近13亿控股顺驰。请注意,这两起并购事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我觉得你值钱我掏钱买你的股权哪怕多掏点,钱是归股东所有;后者是增资扩股,钱不落入孙宏斌的口袋而是我掏钱把你的股本做大我是大股东。

 

在过去不久的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上,我们的记者专访了中房协的秘书长朱中一,在采访中获得了很多所谓“密室里的谈话”。在第一时间,我们的记者看到了建设部酝酿公布的“国十五条”实施细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精神是,两个70%政策指的是总量规划概念,以及 90

万法因缘生灭。这句佛学的精义对我和我的博客来说,一样是贴合的。

博客许久没写,原因很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