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04-20 09:31:1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蓝田县北关小学   黄东雅

本学期,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以北关小学为学区长的“大学去区同课异构”活动。我们高年级数学讲的是五年级数学数学课“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每位参与的老师也都按自己的设计进行了教学,同时又去观摩别的老师的教学。这次听课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体现了教学相长。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  用情境去吸引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学中,老师们合理创设一些比赛、故事等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年轻的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尽管面对的是陌生的小学生,学生也被老师的热情所感染,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第二  普普通通的常态课,追求的是自然生成。纵观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华丽的外表——精美的课件,但在教学中同样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同学们的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中,学生动手摆、用眼看、动脑想、用口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掌握了长方体提及的计算公式。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第三  抓实效,不走形式。看着年轻的同伴,想起曾经年轻的自己,也曾走过和他们一样的路。每当有人听课,就想着怎么样形式新颖,给人以新鲜。二十多年的教学使我觉得课堂一定要自然生成,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方法,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之所在呀!讲一个花费很长时间却不知道与本节课内容有何关系的故事不如不讲,抛掉学生年龄以及个性特点再去设计所谓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不如不要。 

我一共听了两节课,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多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我会把他们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我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收获。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其他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设计出最大限度高效的课堂,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