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亭
福利镇位于广西阳朔县城东部,距县城八千米,桂悟公路横穿东西,漓江钻石水道纵贯南北,水路、陆路交通便利。福利古镇有一千多年历史,山水奇丽,文化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州之雅誉。三山指飞凤山、鹦鹉山和马山,三山鼎立夹古镇、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漓江,漓江在上游两公里处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在福利被飞凤山拦截双江,形成弯河深潭,江水碧绿,沙白如银,洲上长年种庄稼,故有绿洲一片。城门有幅藏头对联:福被千家古镇日新月异,利兴万代漓江水秀山明。
阳朔福利是漓江水运码头,也是珠江水系的古埠头,古代没有公路铁路,漓江是沟通长江和珠江的唯一通道,福利潭深水平是避风雨的泊船航港湾。作为上溯顺水的埠头,由于阳朔一带地形复杂,历代受战乱破坏较少,许多外地人逃难避乱到阳朔,到福利的尤其多,这里文化复杂,至今还保留有原始部落文化—古傩文化,这里的傩乐傩舞保存完好,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广东、福建人逃难到此,把他们的神也带来了,这是在祖国内地唯一一个有妈祖文化的地方,每年的五月初八,镇上就举行盛大的庙会。
福利镇不仅是风光秀丽的旅游名镇,而且是全国最有名的国画镇之一,被称为中国画扇之乡。精明的福利镇农民借助收日三卿剧中秀才手中的扇子发了财。他们将文人手中的小折扇发展成为一米长的工艺扇,在扇面上画上精美的山水画,提升了其艺术含量,成为富有阳朔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阳朔福利历史文化悠久,几乎每家每户都能画画,是全国最大的画扇生产基地。这里的画扇全是手工精制,材料皆为本地出产。扇骨用的是江边毛竹;扇面是土产绵纸,韧性很强,经年无损;画面色彩缤纷,内容以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草虫为主,也有历代诗人的阳朔咏叹诗或劝学上进箴言警句,并盖上桂林山水、阳朔纪念等篆印,使画扇集诗书画刻为一体,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工艺品。外地商客到这儿批发画扇销往全国各地。
由码头上岸,迎面为阳朔福利的一条老街,长百余米,也称画扇街,此地多有能工巧匠,擅长绘图、制扇。福利古埠头有三亭、三街、三宫、三寺、三石。三亭:即大光亭、魁星楼、接龙桥亭。大光亭,始建于民国17年,系砖石结构二层楼亭;魁星楼高拱入门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门,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坚固,溪水穿镇由此洞流出而注入漓江,古埠头有城门、高墙、溪流。观景亭与这里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构成一幅动静结合、古今掺合的水墨画。三宫:即天后宫、行宫、水源宫。这是广东移民的神庙。三寺:即青龙寺、白虎寺、崇佛寺。可见,这里信仰之多,文化之丰富,可是一千多年来大家安然无事,和睦相处。这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典范。三街:即老街、兴隆街、岭背街。老街大部分为本地人居住的街;兴隆街,大多为广东、福建、湖南外来商贾迁徙户住的一条街;岭背街为杂居人口居住,年代稍近些。三石:即三姑石。三快约一、两吨重的巨石,蹲在码头上,不知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的,要说山上滚下来,三石完好无损,不见半点伤痕,要说是连着码头石一起,从海水岩溶演变而来,可它和码头岩层是分离的,并且颜色构造完全不一样。徐霞客到此赞叹不已,中外岩溶专家考察这三快石头,皆高兴而来,怅然而归,三块石头的来历至今仍是一个神奇的谜。
大光亭位于镇南侧鹦鹉山西麓,福利码头上,始建于民国17年,1987年重修,系砖石结构二层四角形亭楼,造型端庄古朴。因它依山傍水,站在亭上,四周山光水色,跃入眼帘,故名大光亭。面江处有幅对联,上联为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下联为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被莫老爷囚禁在八角楼上,便是借大光亭改装的。
如果您喜欢此日志,请帮
淡水 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