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拳--王东锐

无极拳在无极功夫中是比较高的境界,学习难度比较大,演练要求高,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能练习,我在三年前学习了无极拳,一直坚持练习,至今颇有收获。
练习无极拳要求:
一、无极拳练习要求动作缓慢,自开式至结尾要保持一个速度。我开始学习无极拳时,练起来掌握不住速度,快慢不均匀,而且不时有发力的动作,不能匀速练习。初学时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练习,经过三年多练习以后,自己开始有体会。
二、外看轻柔舒缓,实则神气内敛,气沉丹田,力蓄其中,周身各个部位俱是整体的一部分,协调运动。练习时,任何动作无始无终,连绵不断。无极拳练习时,每一式的连接都是平滑的,都是自然过渡,一式打到头,就自然换到另一式,没有硬性发力,没有硬性转弯。在练习无极拳时运用无极桩功,浑身上下,从跟到梢,俱为一个整体,一动俱动,感觉身体有气外涨,人似一球,在抵抗来自大气的压力。每走一式,气定神闲,神气内敛,力蓄其中。
三、无极拳有很
多塌式动作,调整好呼吸非常重要。练习时不管动作难度有多大,都要让呼吸尽量平稳。整套无极拳非常侧重下盘的练习,下盘的动作占整趟拳的二分之一,我初习无极拳时,感觉难度很大,往往出现腿酸,腿打哆嗦,呼吸跟不上,气促,这只是初练的必然现象,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一定要向呼吸平稳过渡,然后达到,呼吸与演练的式子合理结合,从而使式式贯穿、刚柔相济、以意行气、意动形随、意到气到、气通全身、力达四梢、动中求静、立身中正、动分静合、阴阳相济、力与气和、气与血和、气血畅通。
一、通过三年多练习无极拳,感觉到走路时腿特别有劲。三年多的无极拳练习,从腿酸、腿疼,一趟拳只能打五分钟左右,现在一趟拳可以打十五分钟左右,腿疼、腿酸、退打哆嗦的现象基本消失,现在走起路来腿非常有劲,体重也减了下来。
二、练习无极拳后,再练习其他拳术,身子感觉轻快了,跃起更高了。原来练拳的时候,跃起和旋转都有一些费力,跃起不高,旋转落地时比较重,练器械的翻身跳时显得很笨,练了三年多无极拳以后,虽然平时不太练习跃起、翻身跳等动作,但现在如果做翻身跳和跃起都很轻松,并且跃起比较高,落地也比较轻了。这说明,通过无极拳的练习,身体里产生了内气,这个内气有助于身体提轻。
三、增强了身体的耐力。由于无极拳在练习时,是以慢打为特点,听师傅们讲,在他们一辈中有的师兄弟一趟拳能打四十分钟,可见他们功力深厚,同时也体现出他们通过无极拳的练习,身体的耐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点在我的身上也得到了证明,我今年五十六岁了,可是我还能干耐力持久的体力活,干上三四个小时不感觉很累。这就得益于坚持不懈地练习无极拳。
练习无极拳健身:
一、自练习无极拳开始,感冒就逐渐减少了,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在练习无极拳之前,每年到秋后冬天来临之前,都要有一些咳嗽,或者发烧,有时一咳嗽,时间就长达一个多月,练习无极拳后,这种现象逐年消失了,一年比一年好,到现在秋后基本没什么不舒服,即使偶有不适,晚上打一趟无极拳出一点汗,睡一宿觉,也就好了,这也是得益于无极拳的练习。
二、无论冬天多冷,只要练习无极拳,打完拳后,头上就会微微冒汗,难得在冬天排毒。练习无极拳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缓慢的运动中,达到挑战身体极限的目的,这趟拳由于塌式比较多,练习时吃力,如果每次练习后都能感觉到腿有一些酸,就可以认为挑战了身体极限,长此以往,你就可以感觉到,式子越练越低,时间越练越长。特别是在冬,天刚开始练习时有一些凉,但是很快就不凉了,打到最后,头上身上都有微汗。一开始我自己在练无极拳,冬天时他们看我练完以后还擦汗,感觉奇怪,练这么慢还出汗。后来他们看出一些门道,开始跟我学习无极拳,学会后他们深有体会,一致感觉练习无极拳好,打完拳后浑身舒服。
捧、别、撵、攻、挤、悬、展、靠、身、倚
捧:与对方措手,我用捧手。如猴形手柔筋缩骨,旋腰坐胯,走截托挤之力。
别:别是避的手法,对方用穿掌时,我用别的手法,截住对方之手,顺势出手,变被动为主动。
撵:撵法是对方被我进攻而后退时,我一定要及时跟进即为撵。要因势利导,就招发招随势变式,步走趟泥,免裆不二不丁,但谨防有诈。
攻:攻即攻打,二人交手勇者胜,练若有敌,用若无敌。我待进攻攻中有防,精神饱满,心平气和,左顾右盼。出手时既有速度,又有力度。攻在手妙在心,攻不容情,放手放胆,即可成功。
挤:挤法是对攻时常用的手法,二人对攻时,在双方身体行将接触的一霎那,以极快的速度用胸或肩挤向对方,使对方立足不稳时采用的一种进攻身法。
旋:旋法是独具特色的高深而玄妙的一种手法,必须有深厚的功底才能出此手法,该法立轴转动,横轴左右转,横轴上下转、里外回旋,气沉丹田,吸、引、挨、摸、云、磨、滚、缩、崩、弹为玄妙之法。
展:展为发展、施展、奋进之意。在交手时,要发挥胆量,培养勇气,既要胆气豪横,又要沉着的施展自己的功力,扬长避短,主动进攻,展开某一进攻部位迎击对方。
靠:靠就是撞。但不用于一般的撞,而是挨,帮、挤、靠之撞,是全身整体的行动。靠无定方,方无定位,需灵活多变,是手、眼、身、法的高度结合的统一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达到发声助势,发气助力的效果。
倚:倚为不偏不倚,中立之道,生身正,式正。正中有斜,斜中有正。幌腰胯,左右攻,提腿步要稳,落步要准,沉肩坠肘三节力,形成一致的整体力。崩弹力,抖擞毛之力即为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