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
(2020-07-03 17:42:36)分类: 计划总结 |
一、听课评课抓紧抓实
这个学期,教研室克服重重阻力,严格执行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加强组长责任意识,支持组长履行职责,指导组长开展工作,做到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课,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全校共组织校级公开课77次。实现听课评课常态化。
2019年12月23日至27日承办2019年普通中学第十二场市级教学开放活动。举办这次活动虽然辛苦,但想起能给本校老师减轻旅途奔波连累,能给老师们提供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所有的苦累都是值得的。全绞参加市级分开课共14人,陈志勇、李建明老师在市公开周活动中举行讲座,在市讲坛上开展学术交流。
二、优课推送有序开展
在2019莆田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五位老师荣获二等奖:阮丽英老师(指导老师王文瑞)、阮燕萍老师(指导老师高春发)、彭魏老师(指导老师陈志勇)、甘孝龙老师(指导老师冯大民)、林东清老师(指导老师郑元洪)。
刘庆腾老师的初中语文课例《写作——审题立意》入选2019年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莆田市市级优级课。
鼓励引导教师加强教学技能学习和提高,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和学习活动。不定期组织教师教学信息技术教训学习,不定期组织全校性的教师技能比赛。以培训学习提高老师教学技能,以比赛夺标促工作活力。
四、校本教研不断深化
建设管理本校电子资源库。广泛利用“中学学科网”、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及各种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循环、更新、共享中不断充实校本教学资源库。电子资源库中包括导学提纲、学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素材、课堂限时练、课后巩固性习题、单元测试卷等等,助力我校教学质量向上提升。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10月30日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围绕“数量化精细化考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这个主题,从公开课评价,校本教研活动(包括听评课)评价,作业布置批改评价,教案检查评价,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会议还通报了今年市公开课申报进程。
这学期,陈志勇主持的《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完成中期报告。这学期发表了CN论3文篇,包括陈志勇老师《学生责任担当与素养培育》等等。
这学期,教研室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开展校课题立项、管理工作。校级课题立项、管理工作在莆田妈祖中学以往并无前例。课题管理方案校本化难度还不算大,最具挑战性的是很多本校老师受于老习惯,还没有接受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思想准备、对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意义作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投入各个阶段课题研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法也一知半解。面对这些困难,从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出发,教研室克服层层阻力,加强过程管理,树典型立示范,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尽职担责。
深化集体备课。坚持“三备一研”制度。成立34个备课组,学期初各备课组要认真制定集体备课计划,确定主备人。每个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中教研。
加强备课组长业务培训,给备课组长加担子,要求他们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主导的作用。教师要提前一周个人初备,提前在集体教研中修改补充,最后再根据学情定为成案。
善用网络教研。建立学校、学科、备课组三级微信群,开拓教师之间互学互鉴的新平台,拓展了老师之间资源共享的通道。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教育资源,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提高备课效率和课堂增效率。
七、建设电子资源库
广泛利用“中学学科网”、“第二教育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及各种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博采众长,结合本校校情学情,加以吸收改善,再经过集备教研,形成定案,分门别类汇入到本校电子资源库中。
电子资源库中包括导学提纲、学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素材、课堂限时练、课后巩固性习题、单元测试卷等等。电子资源库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使其成为可更新、可循环、可共享、高效率的宝贵财富,更好地助力我校教学质量向上提升。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如果说有成就也有遗憾。比如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如何集体备课形式多于实效的问题。设施建设,人员素质,领导意志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