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暄 【大科学家——数学思想家】

标签:
蒋春暄费马大定理潜科学黎曼假设数论 |
分类: 大科学家——数学思想家 |
蒋 春 暄
科学家蒋春暄
蒋春暄,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航天工业工作。因对数论兴趣浓厚,蒋春暄自1973年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论。1992年在《潜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费马大定理已被证明”,而成为学界备受争议的人物。其于2009年荣获“特勒肖—伽利略科学院2009年度金奖”,颁奖理由是:“开发了有助于解决数论领域知名基础性问题的新型数论工具”“认为黎曼假设是错误的主张”“对Iso-数论做出了贡献”“他的最伟大的成就在于首先证明费马大定理”。
中文名
蒋春暄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
出生日期
1936年12年22日
职 业
科学家
毕业院校
北京航空学院
主要成就
参与制造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代表作品
《费马大定理已被证明》
人物简介
蒋春暄,1936年出生于湖南衡南县农村,后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衡南县第一初级中学(后改为衡南县第一中学)。初中仅读5期提前毕业,进入株洲248技校学习铇工,后来又入沈阳410飞机制造厂,参与制造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蒋春暄利用工余读小说,立志当业余作家。[2] 1956年夏天与朋友结伴作考大学的准备,因普通话不好而决定考工科。其只用45天学完高中课程,最终考取了北京航空大学(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机工艺专业,后转为航空仪表制造。[3] 1961年毕业后,被分入航天部二院四部,因工作成绩卓著,数年之后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蒋春暄长期从事物理、生化等交叉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学术研究
蒋春暄是个业余数学爱好者,没有现代数学等专业学术背景,北京图书馆就是他的大学。自1973年从东北下放回京,蒋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论,经30多年的奋斗,在数论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蒋春暄称其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归功于其自创的治学方法,即“数学研究三步法”:第一步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想出一个解决方法;第二步拼命反复学习前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发现前人没有这样的结果,而后写成论文。蒋春暄说:“我用这三步法研究数学,发现了一些新数学工具,顺手捎带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并用这种方法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
蒋春暄自1973年开始研究费马大定理。在此过程中,其推广了三角函数Si,建立超复数理论,后又以此基本工具证明了费马大定理。[4] 但其所著研究论文在投稿过程中常遇权威阻碍。早在1978年,在科学院前院长方毅的关心下,科学院数学所就曾组织过蒋春暄费马大定理证明的研讨会,蒋春暄的证明被否定。[5] 时至1992年1月,蒋春暄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分别寄往了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1992年和1993年又将600多份预印本邮寄发给中国大学和中科院与世界数学家。但是,发表蒋春暄该论文的只有中国的《潜科学》杂志(2.17-20;6.18-20.1992年)和美国《代数·群·几何》杂志(11.371-377.1994年)。[4] 经周折论文寄美国,立即引起美国强子理论创始人、数学家、《代数·群·几何》杂志主编桑蒂利教授的高度重视,该杂志不仅连续发表了他的论文,还破例为他出了数论专集。[6] 1998年9月该杂志还刊登了蒋春暄“费马大定理”6种证明方法和Iso“费马大定理”中的12个定理。[7] 然而,该些学术论文并没有得到国内和世界权威数学科研机构的认可。
1994年,美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被认为解决了费马大定理这一难题,成为轰动全球的大新闻。[9] 安德鲁·怀尔斯因此获得了1997年德国专门为“费马大定理”证明而设立的沃尔夫斯克尔奖与2005年中国香港邵逸夫数学奖。自此,关于蒋春暄“1992年发表费马大定理证明”与怀尔斯“1995年发表费马大定理证明”之争就一直在持续。其间对蒋的讨论和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4]
2009年6月,蒋春暄荣获欧洲“特勒肖—伽利略科学院2009年度金奖”,颁奖理由主要是其对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贡献。[1] 其在颁奖感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我是大数学家没有必要,说我是垃圾也可以。给我一个证明吧!”[4]
1859年黎曼提出黎曼假设:黎曼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的实部都是1/2。100年非平凡零点计算到10的22次方个零点认为黎曼假设是正确的,但没有给出证明和否定, 因此黎曼假设是21世纪第一个数学问题。2000年5月24日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黎曼假设奖金100万美元。蒋春暄研究黎曼Zeta-函数实部1/2和1计算数据, 发现它们变化规律, 所有非平凡零点计算都是错的。蒋春暄否定黎曼假设的结论在数学界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对黎曼假设的否定使一大批以此假设为基础进行的数学研究顷刻间失去意义。
黎曼假设被否定,替代品是“蒋函数”。“蒋函数”的称谓是来自于桑蒂利教授的提议。蒋春暄发现了函数Jn(ω),该函数能够更本质地揭示素数分布规律,从而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因此被提议称为“蒋函数”。[4]
《南方周末》如此总结蒋春暄所取得的成绩:经30年奋斗,蒋春暄在数论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用自己创立的全新的数学方法,解决了世界公认的几大数学难题:(1)推广了三角函数,从而证明了费马大定理;(2)找到了一个能更本质揭示素数分布规律的函数Jn(ω),从而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3)否定了黎曼假设;(4)找到了大数分解的简单方法;(5)发展了Iso数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so的数学体系。[6]
学界争议
蒋春暄是一个在科学界引起广泛争议的学者。对于他的数学成就的评价,学界观点莫衷一是。在美国著名学者桑蒂利眼里,蒋春暄是一个数学天才;而在另一些学者看来,蒋春暄的研究如同垃圾纸,不值一提。[10]
尽管安德鲁·怀尔斯已经获得了沃尔夫斯克尔奖,但是疑雾并未从数学家们心头驱散。美国物理学家西蒙·辛和伯克利大学教授立贝特指出:安德鲁·怀尔斯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非常复杂,证明过程写了200页,且还选用了许多最新数学概念,不可能是费马当年所想到的证明。费马曾在其批注的书页上留下了如此字样“我已发现此命题的一个真正奇妙的证明,但是这页边空白太小,写不下这个证明。”由蒋春暄完成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并不复杂,只写了4页纸,其自称就像证明勾股定理一样简单。[11] 蒋春暄提出的质疑是:美国数学家怀尔斯1994年宣布的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令人难以信服,早在怀尔斯之前,其已在1991年完成公布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蒋春暄曾向世界权威机构和数学家提出过异议,但均未得到回应。
美国强子理论创始人桑蒂利称蒋春暄为“新理论的领袖”。[6]
《代数·群·几何》杂志编辑部主任乔治·韦斯则在接受中国《科技日报》采访时强调:“蒋的研究工作是极富创新和极有价值的。”[6]
《科技日报》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了题为《他是想蹬自行车上月球吗?》一文报道了蒋春暄的成就和在国内所受到的不公正遭遇,一时学术界哗然,蒋春暄及其数论成果成了争论的热点。[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问陈一文则花两月余时间整理收录蒋春暄论文文献,后发表《蒋春暄教授工作的里程碑、证据与反映》,表示支持中国“民科”原始创新事业的发展。[13-14]
“天地人学术讲座”于2001年11月10日举办了第429讲,就“蒋春暄现象”进行了专题讨论。为把该场争论引向深入,“讲座”又于同年12月5日举办了第439讲,主题是“‘蒋春暄现象’质疑”。[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浩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宋正海在《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第1012期中发表评论性文章“令人深思的‘蒋春暄现象’”。文章指出:国内数学界这种不应有的内耗“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从深层次折射出我国缺少应有的推动科学原始创新的机制和保证学术成果得到公正评审的健全体制。[15]
2005年2月21日《瞭望》发表短评“‘蒋春暄现象’暴露人才环境欠佳”。
发表作品
以下为蒋春暄部分发表作品:
亚光速和超光速映射理论[J].《物理》1975(04),P119-P125
关于引力本质的探讨[J].《北京天文台台刊》1976年(04),P32-P28
多体稳定性的一种新理论[J].《潜科学》1981(01),P38-P43
神经系统结构中两个基本原理[J].《潜科学》1982(02),P19-P20[22]
稳定粒子表一个数学模型[J].《潜科学》1983(03),P14-P16
DNA和RNA片断的数学模型[J].《潜科学》1983(04),P21-P23
稳定群应用于生物结构[J].《数学物理学报》1985(05),P243-P260
生物学中的素数原理[J].《生物数学学报》1986(02),P123-P125
论元素周期表的极限[J].《科学与辩证法》1991(05),P55
费马大定理已被证明[J].《潜科学》1992(02),P17-P20
三百多年前费马大定理已被证明[J].《潜科学》1992(06),P18-P20
余新河数学题的精确解(1)[J].《潜科学》1993(01)(与蒋剑合著)
余新河数学题和它的应用[J].《潜科学》1993(03),P10-P15[23]
论余新河—哥德巴赫素数定理[J].《广西科技》1996(03),P9-P12[24]
桑蒂利Iso数论基础,第一部分:第一种类型Iso数论[J].《代数·群·几何》1998(15),P351-P393
关于费马大—桑蒂利Iso定理[J].《代数·群·几何》1998(15),P319-P349
否定黎曼假说[J].《代数·群·几何》2001(18)
引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rI7zaDEfl_YWx5ahT57796aVg8v5KtG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