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三酸图》

品古玩,学文化。收藏的真谛,不是简单的拥有,提倡研究和挖掘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精髓及人文思想,弘扬中画传统文化,寻根溯源,丰富典籍,提升素养。
近日,笔者在网上,发现一尊清乾隆时期的《三酸图》青釉瓷塑,憨态可掬,妙趣横生。《三酸图》瓷塑讲述北宋时期,佛印禅师邀请好友苏东坡、黄庭坚三人尝醋的故事。瓷塑中头戴纶巾的老者是苏轼、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儒家代表人物。头挽发髻长胡子的老者是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并称“苏黄”,道家代表人物。没头发的是和尚佛印,佛印禅师是北宋云门宗师,金山寺住持,佛家代表人物。在宋代,这三个人可谓如雷贯耳,名气一个比一个大,学问一个比一个高,都是泰斗级别。奇葩吧!三位名家围着一个醋缸,品出三种滋味,代表三种意识形态,寓意三家学派哲理思想。苏东坡用手指蘸醋放入嘴里,吧唧吧唧嘴说:醋是酸的!他说,儒家认为世界是不完整的,需要治理和改造,道德教化,克己复礼。人的一生本来就是酸的,人的才能和本事是在从小教化中,通过教育成长,才弄懂生活的真谛。和尚佛印用手指蘸醋放入嘴里,吧唧吧唧嘴说:醋是苦的!他说,人的一生是苦楚的,注定要经历无数次苦难,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家的主旨是“普渡众生、逃离苦海”,佛家慈悲为怀,本意叫“渡”,教人修行,摆脱勾心斗角、成败得失、功名富贵,去追求青灯寂静,长夜渺渺。黄庭坚用手指蘸醋放入嘴里,吧唧吧唧嘴说:醋是甜的!他说,道家的思想强调简单,无为而治,人的一生本来是美好的,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很多人都是自寻烦恼。忘掉过去,忘掉不愉快,愁眉苦脸一辈子,开开心心一辈子,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一辈子呢!《三酸图》的故事背后,映射出儒家、佛家、道家三种文化对人生、社会、世界观的不同看法,尝醋都能品出道理,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妙趣。古人用耳熟能详的人物典故,告诉世人,不同的环境和角度,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比如家里生活遇到复杂矛盾,就用儒家思想去解决。家中生活遇到困苦烦恼,就用佛家思想去解决。家里儿孙满堂,吃穿不愁,就用道家思想去及时行乐。
真实的故事确实存在。据史料记载,《三酸图》,又称《尝醋翁》。北宋仁宗年间,有一次,金山寺住持佛印,得到一缸乌镇桃花醋(桃花醋制作工艺已失传),说味道很美,邀请好友苏东坡、黄庭坚一起品尝。三大顶级名家看似文雅正统,围着醋缸品尝滋味,酸的呲牙咧嘴,犹如顽童,洋溢着率真、痴绝、戏闹的秉性。此事被当时的知情人记录下来,称其为“三酸”,绘画《三酸图》成为后世文人的美谈。黄庭坚还专门为“三酸”赋诗一首,即《题石恪画尝醋翁》:石媪忍酸啄三尺,石皤尝味面百摺。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三酸图》有力的佐证了宋代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王朝,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并行,融合发展最辉煌的时代。北宋以后,历代的读书人,尤其是书画家和雕塑家,欣赏崇拜“三酸”,舞文弄墨,笔耕不辍,“三酸”题材成为文化传承不朽的创作源泉。
“三酸”故事,让笔者联想到一件往事。几年前,有幸见过一件南宋湖田窑人物瓷塑执壶,像是“儒释道”题材,觉得有深意,挺好玩的,当时用手机拍了照片。收藏的最高境界,是心态要正,好玩的宝贝太多,不能痴迷,看过即拥有。对比《三酸图》瓷塑才明白,原来南宋湖田窑人物执壶也在讲述《三酸图》。由此证明,故事典籍历代都有讲述传承。
笔者找到了南宋湖田窑《三酸图》瓷塑执壶照片,观察分析。这个人物执壶设计巧妙,由三人拥抱组成,身体塑造成壶体,很有人文思想,好友相见,相互拥抱,合情合理。三人中,光头的自然是和尚佛印,头顶有一块黑色发髻的是黄庭坚,头戴纶巾的是苏东坡。借此,围绕南宋《三酸图》瓷塑执壶,笔者提出六点学术见解,仅供参考:
一是瓷塑执壶制作精良,“影青瓷”犹显珍贵。早在800年前的南宋,湖田窑地区就是今天的景德镇,叫“饶州”,当时是国家级知名的大窑口,产品精美绝伦,被称作“影青瓷”,有“饶玉”的美誉,每年都要精挑一批瓷器送往宫廷供奉。二是瓷塑执壶是醋壶,装醋用的,并非酒壶。宋代的茶壶、酒壶一般都是曲流,这个壶是直流,装醋比较妥当。三个文人合抱醋壶,“三酸”品醋,寓意“酸秀才”,是古人制壶的趣意。三是衣纹上点彩工艺,是青花彩绘的早期萌芽。宋代很多窑口都是刻花、划花、印花工艺,彩绘还没有推广。瓷塑执壶上的点彩,是在表达人物衣服花纹图案,这个特征为后期元青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四是瓷塑执壶级别高贵。不管是酒壶或醋壶,均为家庭使用器。试想,一个家庭使用的醋壶,在设计上奇思妙想,立意高远,可见路分肯定很高,一般富贵人家是用不起的,想必是宫廷或王侯将相级别特殊定制。五是诠释了南宋时期《三酸图》人物相貌。瓷塑执壶制作时间距今有800余年,所展现的三位名人留着短短的胡须,样貌看着像是中年人。清代乾隆《三酸图》青釉瓷塑,距今才200多年,相比晚了500余年,人物样貌演变成长长的胡子,老态龙钟,长者风范。六是瓷塑执壶人物特征更接近故事真相。北宋时期的《三酸图》书画作品,早已失传,画中的人物形象,什么模样,无人知晓。北宋南宋相差百年左右,制作南宋《三酸图》瓷塑执壶时,或许原画还在,照画制壶,不排除可能,所以瓷塑执壶的人物形象,应该更接近故事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