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祭红釉瓷器鉴赏知识(279)

(2019-10-08 10:05:18)

明清祭红釉瓷器鉴赏知识

明清祭红釉瓷器鉴赏知识(279)

一、明代永宣时期祭红釉瓷器特征

祭红釉瓷器是明清时期御窑厂专烧,皇家专用。因朝廷祭祀需要,由明代永乐皇帝创烧成功,宣德烧制是成熟期,往后整个明代后期,这个工艺失传了。史料记载,祭红釉料里加有黄金珠宝类粉末,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千窑一宝”,十分珍贵。永宣祭红的特点:釉色非常鲜艳,侧面迎光观察,红中有点发黑,红色釉面当中夹杂着很多黑色的一个一个的黑点,或一丝一丝像没有烧出来的那种感觉。明代祭红和祭蓝一样,器物口沿都有一个白边,叫“灯草口”。明代祭红釉瓷器的“灯草口”,如僧帽壶口沿,两道平行的白边,不够均匀,不是很整齐,宽窄不一,这是口沿挂不住釉,釉往下垂,红釉与底釉有相渗透的感觉,是自然烧成的结果。永宣时期祭红的釉面橘皮纹较粗,用肉眼观察很明显,麻麻点点的。永宣瓷器修足特点:如祭红碗,足墙直立且厚,足端是平切底,足墙相对矮一点,厚一点。

二、清代祭红釉瓷器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恢复祭红釉瓷器烧制,以后整个清王朝各时期几乎都有烧制。雍正、乾隆时期是祭红烧制的成熟期,器物釉面颜色比较匀净细腻,釉色没有明代鲜亮艳丽,也没有明代那种红中泛黑现象。釉下没有黑点,不会发黑,但受窑温影响,有些器物釉面局部偶有大块黑斑状,是成块的黑色或棕黑色。器物的“灯草口”非常整齐,洁白莹润。釉面橘皮纹比较细密,没有明代那种麻麻点点的感觉,肉眼观察几乎看不见。自康熙晚期开始,清代的瓷器修足,多半采用浑圆的“泥鳅背”,相比永宣瓷器修足,清代的足墙薄一点,高一点。

老的祭红釉瓷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开片,既无点状晕散,又无丝状流淌。器物釉面的颜色一般都不均匀,深浅不一,浓淡不一,部分有大块黑斑现象。建国后,国家要求恢复祭红釉瓷器烧制技术,一直没能研制成功。70年代拍摄电影《祭红》,需要祭红瓷器道具,景德镇建国瓷厂多次烧制均未成功,最后用郎窑红瓷器替代的。直到零几年以后,祭红釉瓷器才研制成功。现今的仿品,都是近些年电窑烧制的,釉面匀净一色,内外颜色一致的器物。

此文已被《锦州退役军人》杂志2019年2期刊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