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狐和狸

(2014-05-24 14:19:44)

 许多人把狐叫做“狐狸”,其实“狐狸”一词属于文学语言,其形象是为故事或童话而设计的。在动物学中,狐是狐,狸是狸,它两类不同的兽类。只要稍加留心,区分狐和狸并不难。

 

 狐在兽类分类学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类家族不像大熊猫家族那样一脉单传在地球不同的生态带(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分别生活着不同种属的狐类。以下有关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的描述,主要以比较常见的温带地区的赤狐为例。

 

 狐的体形细长,颜面部较狭,吻部尖长,耳朵中等大,尾毛蓬松, 身上标准的毛色为:背部红棕色,颈尖和身体两侧稍带黄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四肢颜色比身上深些。不过狐的毛色随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南、北方产的狐在体色和个头方面都有差别。狐的尾巴基部有一个小孔,由此散发出特有的臭味――狐臭。狐身体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尾尖白色,另一是耳背黑色或黑褐色。

 

    http://s15/mw690/004mlAYfzy6J7V7ioZ82e&690
                                  生活在南方的


 

 http://s8/mw690/004mlAYfzy6J7VrE8sf87&690
                                   生活在北方的赤狐


 

 喜欢栖居洞穴,常利用獾遗弃的土洞或现成树洞作为自己的窝巢,白天蜷伏洞中,抱尾而眠,夜间外出寻找食物,是夜间活动的捕食性兽类以多种野鼠、野鸡、野兔、蛙类、鱼和昆虫等为食,兼吃各种野果,有时也偷吃家禽。

 

 狐的视覚和嗅觉都很灵敏,平时双耳竖起,长而蓬松的尾巴拖在地上;一有动静,马上一跃而起,箭似地窜了出去,猎物很难从它的面前逃脱。狐生性狡猾,捕食方法十分巧妙,有时会装疯卖傻,或扭头弯身咬着自己的尾巴翻来滚去,或两狐假打扭成一团,使路过的野兔或鸟儿看傻了眼而放松警惕,冷不防狐会飞跳过去,一下子抓住那发呆的看客。对于浑身长刺的刺猬,许多动物想吃它不知从何下口,而狐却知道刺猬的致命弱点,它会不慌不忙把刺猬拖入水中,淹得半死,然后从刺猬腹部无刺的部位开膛剖肚,饱餐一顿。

 

 狐不仅善于猎食攻击,还善于隐藏和逃避敌害,它会清除、搞乱自己的足迹,也会消除自己的味,使大型兽和猎狗无法追踪还会诈死,并出敌不意地跳起飞逃。对于猎人放置的陷阱,狐一般不会轻易上当,成语“满腹狐疑”确乎是狐类这种生态习性的写照。

 

 狐的毛皮是上等裘皮,肉可食用狐其实很能捕食为害农作物的害鼠、刺猬、野兔等据报道,每公顷地面上只要有23只狐,老鼠几乎就销声匿迹,野兔为害庄稼的事也很少发生。

 因为狐有时会偷鸡、鸭吃,有人因而对它抱有成见。其实,就像家猫有时也会偷吃鲜鱼一样,这是不足为奇的。狐只要不饿肚子,它是不会去袭击家禽的。由于狐的毛皮价值,许多地方已将其饲养为家畜。

 狸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由于外部形态类似猫类,因此,狸又叫狸猫、豹猫。它善于奔跑,会偷袭,能攀缘上树,常活动于林区,也见于灌丛中,胆大、凶猛,夜间四处捕食。豹猫属夜行性肉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野兔、鸟类、蜥蜴、蛇类、类、鱼类等,常以伏击方式捕物。饥饿时也吃腐肉偶尔也吃果实。狸猫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http://s5/mw690/004mlAYfzy6J7VL0Nsob4&690

值的注意的是,产于华南地区大名鼎鼎的果子狸,又叫花面狸、白鼻豿,分类学者将其归属于食肉目、灵猫科,和上述狸猫分属不同科,它们的形态和习性都有明显差别。野生果子狸主要栖息在森林、灌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喜欢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寻食,善于攀缘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欢吃多汁的鲜果类到果园中吃水果,兼能捕食鼠、蛇、鸟、蛙和昆虫等于杂食性动物果子狸肛门附近也有臭腺时会释臭气以趁机逃跑

 http://s14/mw690/004mlAYfzy6J7VQer139d&690

 果子狸既是珍贵毛皮兽,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容易饲养,江西、广西、海南、福建和广东等地大量人工养殖。

 2003科研人员从果子狸体内检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SARS病毒,使得果子狸声名“大噪”,令人望而生畏,北京、广州等地先后封存管理饲养果子狸201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研究确定,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果子狸洗10 “沉

 

    赤狐和果子狸均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8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