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冉闵大帝的《杀胡令》全文
(2017-10-19 13:07:27)
标签:
转载 |
杀胡令的过程
石虎死后,兰陵郡的汉人将军冉闵,离间氐人领袖蒲洪和石赵的关系,使石赵统治集团误认为蒲洪要造反,蒲洪无奈带所部氐人离开,去了山西南部与河北交界一带,随后冉闵“调虎离山”,使石赵调羌人领袖姚带羌兵去征讨蒲洪。在引开了石赵两位得力干将和他们的羌、氐军队后,冉闵利用石虎的一个儿子的称帝野心,鼓动并支持他杀掉皇子称帝,引发各拥众兵的石虎诸子不满,纷纷起兵争位,造成后赵大乱,冉闵(当时仅有几千武兴郡兵马)在混战中趁机积结自已的力量,他首先笼络了出生乞活的高力卫兵万余人,收编他们之后,冉闵劫持并强迫汉人李农和王基跟他造反,兼并他们的数万汉军。) 冉闵还亲自带兵杀胡:他先后歼灭后赵在北面燕、代之地和西面关、陇之地的边防军各十余万,数万战俘尽数坑杀。 冉闵有过两次屠杀胡族百姓的记录: 一次是:公元349年11月,冉闵杀石遵等人后,因为胡人激励的反抗,冉闵尽杀胡人军队及百姓十几万,中原地区开始大乱。(《晋书》志第三和《宋书》说了这次杀人数据); 另一次是:公元350年2月,发生的邺城大屠杀,鲜卑人的《魏书》中记录冉闵带军攻到邺城后,闭邺城四门,对城内胡人搞屠城,在邺城一地就屠杀“六夷”二十几万(主要为凶奴和羯族,还包括部份羌、氐、鲜卑、巴氐等)将这些尸体全部拿去喂给了石虎养的野兽。(注:《晋书》关与邺城屠杀与《魏书》差异很大,《晋书》成书在《魏书》二百年后,所以我依《魏书》记载) 另外,据当时的“番僧”留下的记录,冉魏时汉人捉着的胡人,不分男女老少贵践,悉数坑灭之。 以上是他立国前的,冉闵立国后,各入塞本相互仇视的胡族空前团结起来攻击他建立的冉魏帝国,冉闵与各胡组成的联合部队在中原无休无止的混战,史载,他“立国三年,无月不战。”除攻打襄国他的十万军队被二十万胡人联军击败外,他每战都是以少胜多,歼灭五胡军队无数。 这位将军异常英勇,正如晋史对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 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 《十六国春秋》《甲府丹册》等载:凶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冉闵和各地的起兵汉将在与五胡无休止的撕杀中,造成当时各胡族人民死伤无数,无法具体统估。 看到攻闵冉无法取胜,羌、氐、巴氐等民族被迫退往关中(以后建立了前秦、后秦)自汉未内迁到常山的丁零族,被冉闵大将苏亥(以前劫持石赵皇帝的那位)抄了老窝,冉闵任命苏亥镇守常山,丁零族走投无路,在首领翟鼠的带领下举族向北返祖先居住的蒙古草原老家,可现在的老家是兴起的鲜卑人,丁零人归降了鲜卑慕容家,被封为归义王;乌恒族聚居上党的老窝也被他抄掉,不得以投靠鲜卑,促进了鲜卑族势力的增强;巴氐,据西班牙一些史历学家认为,也在冉闵时期西迁到了欧州,成为西班牙人祖先的一部份。 冉闵一度基本扫清中原,但他的力量也因此大损,最后,当慕容鲜卑二十余万铁骑入主中原时,这位勇力绝人的猛将带领一万部下去与十余倍的鲜卑军拼命,期间曾十战十捷,但最终寡不敌众,中计被困,在慕容恪发明的新式武器“拐子马,铁浮图”前,战败被杀。 以上各胡都有去处,但凶奴至此之后去了哪里?我相信欧州学者的观点:中国方面的南匈奴入主中原,至329年匈奴与羯人合流,统一黄河流域,称为赵国。此种局面只维持了二十年,350年以冉闵为首的中国势力由内部攻袭胡羯,胡羯人大部被杀,一部西迁,从此以匈奴为名的有组织的力量就不再见于中国的历史。 杀胡令的结局和尾声 杀胡令一经颁布,就在河北省引发屠杀,“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 就在杀胡数月之后,石闵建立“卫”或称“大魏”,并改自己的名子为:李闵,后又改为“魏”,再改名为“冉闵”。就在石闵建立政权不久,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农历3月,与冉闵一起合作颁布“杀胡令”的李农,以及其子李胤、李明、李裕,悉数被冉闵所杀,一同遇害的,还有原来同属冉闵、李农集团的: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待严震、赵升等人。 此后,冉闵希望在政治和军事上,能够得到东晋朝廷的支持,“闵遣使临江告晋曰: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结果东晋朝廷没搭理他,史书记载“朝廷不应”。
颁布杀胡令的原因
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于是冉闵发出了杀胡令。冉闵被东晋政权,暗中勾结慕容鲜卑在廉台决战时击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胡汉双方的御用史官将冉闵写成了屠杀者!冉闵的功绩被歪曲!五胡乱华后,留在北方的汉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活命,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石勒后来听录了谋士要他建立“根据地”的建议,改变暴杀策略,开始有了收降汉人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杀。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据汉人张宾的建议,定都襄国。中原农业经济得到一点恢复。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晋朝统治时期,在“南达长江,北到燕辽,西起关陇,东至东海”的广阔区域,不断的有各胡酋占山为王,扰乱地方。但大都不敢公开反对东晋的统治,为害的区域只是个别郡县,不对晋朝统治者构成威胁。直到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现,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铁骑横扫了整个黄河流域,建立后赵。后赵统治北方时,当时的汉人不超过五六百万左右,胡人却与这个数相当甚至高于这个数。胡人人口还在增长,而汉人不断减少。而冉闵复仇行动正是当时汉人发起的绝地反击。 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铁弗族、卢水胡、鲜卑(史书称白虏)、九大石胡的远迁部落等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体为白种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为黄种人。 而姜、夫余、乌桓(东胡与匈奴混血)、和入侵辽宁的高丽等民族主体为黄种人,个别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们杀尽了北方汉人,在中原地区繁殖起来。会成为一个金发碧眼的种族(根据现在鲜卑后代成显性基因的特征),会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三百万人杀掉,或大部份杀光小部分汉族被溶入新的种族。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杀绝,仅占北方汉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鲜卑人溶入北方汉族。汉族就象其它的三大古国的民族一样灭掉是很有可能的。公元350年前后,冉闵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疯狂屠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甚至远在陇西的麻书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响应,因为陇西胡人太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去投靠冉闵,中途与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杀朗部胡人数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就散发仓库中救济饥民,以树立私恩,胡汉纷征时,数百万胡人被冉闵号召的中原人们驱逐出(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半数左右返回家乡,中途大数被胡人所害。)冉闵发起对胡人的屠杀后,迁到中原地区的数百万胡人首当其冲,在冉闵和中原各路义军连战连胜的武力威胁下,有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自想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从此远迁回中亚老家。结果在返迁过程中在路上这些各种各样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仅冉闵造成这场胡族大返迁就造成数百余万各式各样的胡人种族大量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相比之下当时北方并州、邺城、晋南三地各被汉人屠杀几十万胡人数算小KS了。 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杀灭的那些少数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也很少,也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人大量战死甚至彼此之间相互灭族,而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胡人大量战死后,很多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上的不足,而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汉人众多且最后被胡人招降的地区西凉汉军得到起用,而鲜卑国甚至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这就为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往往打仗不论男女老少举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所以当时的汉人会将此上升为举族的仇恨。试想一下今天仍被中国史学界痛骂作非人的屠夫冉闵当时不屠胡,不发起“杀胡令”,不号召北方汉人起来反抗,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胡人在中原拥有上千万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并不是不可能的。 诸胡乱华北方汉人被杀来只有四五百万左右,其中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作恶最深。 后赵内乱时之机,汉儿冉闵歼灭数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士兵。羯族精锐尽失。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山西南部的羯人也被报复的汉人杀绝。 导致羯族与匈奴基本被杀绝。可惜的是当时北方留下一支万人的羯族部族,它们向北投降鲜卑,后来鲜卑人帮助它们杀了冉闵,鲜卑同时入主了中原。这支羯人一直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 不过蜜月关系没过多久,鲜卑内战时羯族举族造鲜卑人的反,被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把鲜卑整民族给灭了。 在鲜卑人复仇的打击下,这个部族的羯人在侯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收留,提供他们美食收为雇佣军。侯景之乱时,在忘恩负义的侯景带领下,杀死梁武帝,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原本人口众多的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试想如果侯景这时再杀到南朝的两广地区去,把未充分武装起来的两广地区也个个击破,再把当地汉人也杀光,南方可能除个别山区外可真谓无人了。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诏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而今斯人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被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传奇生涯。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冉闵对汉民族的功绩应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岁岁青,世上繁华一千年。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但时间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国,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当昔日激烈的战事变为今日尘封的历史,古人的豪情荡漾在今日的心间,涌起异样而复杂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