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
(2022-03-14 08:36:16)分类: 《苏东坡》读书笔记 |
【阅读人生】 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北宋]苏轼
(一)
说起苏东坡写庐山的诗,大抵最有名的应属那首《题西林壁》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这首《观潮》,在他的作品里应该并不算特别出名的。甚至“乍一看,你以为是苏东坡写错了,因为很少有七绝首尾是用如此呼应的写法——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但是多读几次,再细细品味,这首诗的妙处就体现出来了,而且恰恰是体现在这种首尾重复的写作手法上。
苏轼的生平,了解宋史的人应该不会陌生。作为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一起位列“唐宋八大家”。但是在仕途上,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王安石变法的大背景,新旧党争几十年,作为旧党保守派的苏轼也几经沉浮。元丰二年,苏轼更是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并于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后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当时荒无人烟的海南岛。反差如此明显,可想而知,给苏轼的内心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而这首《观潮》是苏轼在晚年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当时,苏轼刚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但是也已经从当年那个年少轻狂、踌躇满志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当听说小儿子苏过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于是便写下了此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写的是世人所向往的庐山烟雨和钱塘江大潮这两大圣景,苏轼也对其神往已久,所以接着苏轼就写到“未到千般恨不消”,意思是如果无法亲临现场欣赏此二处风景,必定会抱憾终身的。但是,看了之后呢?也不过如此!“到得还来别无事”,就是说看过之后,虽然也觉得它们确实美丽,但是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有什么特别之处。结尾重复“庐山烟雨浙江潮”,和首句比起来,景色还是那般景色,人却早已是换了一种心境,即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钱江潮水就是钱江潮水,也只是如此而已。
(二)
读完这首《观潮》,我想起了多年前曾写过的一个小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学者去拜访一所精神病医院。院长带其去参观,他们看到其中一个房间里的病人很安静,他一直默默地看着墙上贴着的一张一个女人的大幅照片。院长介绍说:“这个病人一直在苦苦追求着照片中的女人,可是这个女人始终不为所动,并最终嫁给了另一个追求她的男人。于是,他就疯了。”学者听完以后唏嘘不已。随后,院长又带其去参观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的墙壁上也贴着同一个女人的照片,不同的是,这个房间的病人一直朝着这张照片吐唾沫,嘴里还一直谩骂着,似乎对这个女人充满了厌恶和仇恨。学者问院长其中原因,院长笑笑说:“他们都是照片中这个女人的追求者。区别是,这个病人最终娶了这个女人,但他还是疯了。”
其实,我写的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这首《观潮》是一个意思:一开始,对于一样事物慕名已久,甚至可能常萦于梦境中,似乎此生如果不能一睹芳泽,便会万般遗憾,难以消解。但是,后来有了这个机会呢?期盼已久的事物反倒变得平淡无奇了。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炽盛。便如我写的故事里的第一个病人,多年苦苦追求一个女生却不可得,这正好对应着《观潮》的第一层意思:“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可能他觉得无法得到那个女人的爱,定会遗憾终身。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回多少,感情尤其如此。爱的悲剧由此而发生,你爱她而她不爱你,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而无奈的事情。于是,他疯了;而我故事里的第二个病人,正对应着《观潮》中的第二层意思:“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一切的美好,都源自未得到时候的想象,“求不得”和“求得”都能让人发疯。正如大文豪李敖娶了当年宝岛公认的女神胡茵梦,才子佳人,本乃天作之合,但是后来他们却离婚了。据李敖回忆说,某天其推开卫生间的门,看到胡茵梦蹲在马桶上,因为便秘而憋得满脸通红。李敖万万想不到一个女神级的人物会因为便秘而变得那么地面目狰狞。这虽然不是造成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但是在这件小事之后,李敖就开始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
(三)
青原惟信禅师在《五灯会元》卷十七中曾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从理论层到经验层再到真相层,开始只是肤浅地注意到事物的表面,及至渐渐地有了阅历以后再去看事物,于是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更加注重其中的内涵,到最后了解宇宙万物真谛之后方开始持一颗平常心,知一切归于自然。我想苏轼在仕途上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得到了“到得还来别无事”的感悟,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观潮》的末句重复“庐山烟雨浙江潮”就属点睛之笔,景色还是那些景色,只是观景的人,心境已经大不如前了:当初所谓的令人魂牵梦绕的庐山烟雨和钱塘江潮也不过如此,此时对比那时千般期待、万分遗憾的心境,也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看来,苦苦追寻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或许世间万物,一切的一切,最后的最后,都难逃那句“也不过如此罢了!”既如此,我们何不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命中的不可得呢?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