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九章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2019-09-03 06:33:32)
分类: 华杉讲透论语

【原文】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华杉详解】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们,让他们做些洒水扫地、言语应对、趋走进退之事,还是可以的,但这都是些细枝末节,没有抓住根本,这怎么行?

子夏听说后回应说,子游这话啊,错了!君子之道,哪些是先来传给人的?哪些是放在后面,厌倦了就不教了?人就像那田圃里的草木一样,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习性,五谷果蔬分区栽种,对人也是因材施教。如果你不看学生的基础,不加区别,不管他造诣之浅深、功夫之生熟,尽拣那高深的,要传他所谓大道,说了他听不懂,教了他学不会,“诬也”,那不是欺罔他吗?能够按照浅深次序,一步步来,从头到尾,有始有终,让学生大小浅深都学通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洒扫应对,古人是小学时学的,朱熹写的《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接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节之所分也。”八岁上小学,学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十五岁上大学,学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程颐讲解了五条:

1. 君子教人有序,先教小的近的,再教大的远的。不是先教近小,不教远大。

2. 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是道,因为义理是不分大小的。

3. 圣人之道,没有精粗之分,从洒扫应对,到精义入神,贯通只是一理。虽洒扫应对,只看所以然如何。

4. 凡物有本末,但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

5. 从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 朱熹总结说,程颐老师的第一条,说的是子夏此章的本意。后面四条呢,都是讲精粗本末,表面有区别,道理却是一样的。学者应该循序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并不是说末就是本,但学其末,本便在其中。

    

这个问题啊,我体会很深,也有一番话说。因为我在公司,就在重新教大家练习洒扫应对之事。怎么教呢,请了日本顾问老师,导入丰田5S管理,哪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这基础5S,基本都是洒扫之事,开始时,很多同事不理解。干脆,全公司带去日本学一个星期,去看了,就都理解了。其中有意思的是,凑巧看了一个叫东海神荣的电子公司,遇到金融危机,营业收入腰斩,最后靠搞清洁卫生走出困境的传奇故事。先看看我们的游学记录吧: 2015年11月11日下午,华与华日本经营管理研修团来到东海神荣电子公司。这是一家与之前参观的丰田截然不同的工厂,规模不大,人数约240人,以生产配线基板为主。他们以“优秀的企业人,优秀的社会人,优秀的家庭人”为目标,是一家以“清扫”作为经营的基本活动而闻名的企业。曾经通过“清扫”改变公司的命运,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中复活,更提出“清扫改变日本”,影响全国几十万人,吸引各国企业精英前来学习。

他们的社长田中義人亲自迎接我们,并进行关于经营理念的讲座。他说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海神荣曾经被经济危机几乎拖垮,当时销售额突然减半,公司濒临倒闭。这时田中先生到处寻求解决办法,结识了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告诉田中先生,他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亲自打扫公司厕所,连续三十年。田中先生很疑惑,但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姑且一试,但是不能立马在公司实行,于是到住家附近的小神社,从扫厕所开始。那时神社是小朋友们游戏的地方,破乱脏旧,他每天花30分钟清扫厕所及院子的垃圾。半年后,到那里玩的人不再乱丢垃圾,也有人给斑驳的栏杆重新刷漆,神社开始翻新修建。这一切,都是因他扫厕所而有了改变。

于是他决定将“清扫”的观念带入公司,要求每个员工早上7:30—8:00彻底清扫公司和机械设备,然后再开始工作。当清扫工作成为员工的信条后,公司的设备都保持在最佳状态,原本一台6年就要折旧的机器,到现在已经使用了25年,依然光洁如新,运转良好。省下的钱用来购买新的机器,而且良品率不断提高,获得了新的订单,从而恢复盈利,成为成功案例,吸引各国企业争相观摩。

 

为什么“清扫”能带来这么大变化?田中先生总结了关于“清扫”的精髓:

1. 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改变思考和行为,所以通过“清扫”,能创造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对细节的关注,从而让企业获得重生。

2. 清扫不仅仅改变环境,而且具有从根本上革新组织的力量

首先,一定是公司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做清扫,这样才能了解现场情况,发现现场的问题,同时增进与员工的交流。第二,一定是日日不断,日日改善。田中先生在公司的清扫活动,已经做了25年,而且是每天都在做。第三,一定是全员参加,让清扫成为每个员工的信条。 3.清扫可以避免重大事故 通过清扫,走进现场,了解现场的问题和隐患,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事故,减少损失。而减少的损失就是利润,可以投入到生产的研发中去,从而获得技术提升的重大改善。 4.清扫让公司得到成长 人不是消耗品,是最重要的资源,员工就是家人,清扫让员工和设备发挥最大的活力。新增的利润用来让员工更加幸福,让员工得到成长,公司才有可能发展,带着这样的目标去赚取利润,让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

 

讲座结束后,我发表了总结演说: 我们来日本学习,实际上是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因为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思想,传到了日本,但我们自己这一百年来断掉了,所以来到日本重新学回去。王阳明有句话叫作“圣人几千年来传下来的那一点点真骨血”,这点“骨血”,儒家思想在日本和西方的现代文明结合,产生了今天的日本文明,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来之前,我听说日本有个公司,靠“清扫”带来了革新,我也觉得这是个神话,但是今天来,我全听懂了。

1.只有一把手率先垂范,才能成功 首先我想起一件事,中国有个学校的校长,认为学生就应该自己打扫卫生,为什么还需要清洁工呢?他宣布,从明天开始不要清洁工了,同学们要自己打扫。但是学生们从来没打扫过,就罢课,老师也不支持,校长就失败了。校长为什么失败?因为校长没有自己带头做!如果校长像田中老师一样,自己带头打扫厕所三个月,他就一定不会失败。这就是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要做多大的事,都是从修身开始。所以田中老师说,清扫改变日本!实际上我们现在需要“清扫改变中国”,中国街上现在这么脏乱差,谁的责任?每个人都想到是“我”的责任。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点。

2.一切“学习”都在现场 为什么清扫能带来变革?因为我们都知道一切答案都在现场,所以解决问题要到现场去。而大扫除,日日清扫,一个现场就变成一百个现场,每个人都熟悉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日日琢磨,就能发现问题,就能找到办法。清扫达到每个角落,思考就达到每个角落。 3.自己清净了,心情愉快。心情愉快,就有创造力。 4.我们总嫌公司集体活动不够,说一年组织一次集体旅游吧?一个季度搞一次郊游吧?搞一次拓展训练吧?而清扫就是每天的集体活动,每天都在拓展,团队时时刻刻都在磨合,都在配合,公司的士气和战斗力完全不一样!

5.公司氛围活跃化,创造力就迸发了。每天一到公司就一起做清洁,不会死气沉沉。 6.最终创造出自己独自的世界,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7.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田中老师当听到有企业家对他说,你清扫吧,清扫就可以带来改变,田中老师将信将疑,但是他去做了。所以我们学任何一个东西,首先就是行动。因为你的行动会带动其他人,会带动所有人,激发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一定要发生什么。中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是先拿出一个态度,做出一些行动,让大家行动起来,让大家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推进。过去经常讲顶层设计这个词,而今年是发动群众的创新精神,要允许先行先试,要“发动”大家去行动,所以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学习,比舍本逐末更大的毛病,是舍末逐本。本在末的里头,不在末的另一头。看不起末,永远得不到本。得到了本,发现它都是末。往深了说,你一旦把修身学习之事分了本末,你就已经“末”了。 中国还有一个思想,我比较讨厌的,叫作“道、学、术”,意思是道是最高的,学次之,术,就等而下之了。说这话的人,一般没什么道。道都很简单,圣人之道,简易明白,缺的都是术。得道之人,都不关注道,大门口就是大道,路在脚下,往前走就是。高人关注的都是术,啥都有,就是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创意有了,手艺达不到,做不出来。反之,凡是瞧不起术的,都是无道之人,那叫神神叨叨。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伟大的事,就搞清洁卫生吧!你看看,中国每一个地方,城乡各地,家家户户,都急需搞清洁卫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