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019-08-17 08:14:35)分类: 华杉讲透论语 |
【原文】
【华杉详解】
这里孔子说的十世、五世、三世,是概数,也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是,都有案例。 春秋五霸,第一个,最了不起的,齐桓公,传到第十代齐简公,被田恒所杀,田氏专齐政,到田恒的曾孙田和,正式篡齐,并得到周天子承认,封为诸侯。姜太公的齐国,就变成了田氏的齐国。田恒杀君之事,为孔子亲见,当时孔子斋戒沐浴三日,向鲁哀公请求伐齐,鲁哀公没有同意。 后来田和向周天子请封,通过谁呢?通过魏文侯。魏文侯为什么愿意帮忙,因为他的魏国,也是三家分晋得来的。春秋五霸之二,晋文公,传到第九代晋顷公,六卿专权,失了国柄,导致后来三家分晋,晋国也亡了。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替天子行礼乐征伐之事,对维持天下秩序做了贡献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激励着他们的臣子,有样学样,也要做一番事业。 而大夫执政五世而失的案例,就在鲁国,就是在孔子身边发生的。鲁国从季友专政,历文子、武子、平子,到第五代恒子,被家臣阳虎所执,政权落入阳虎之手。前面孔子说季氏,还担忧颛臾会不会成为子孙之忧,不知道自己的祸事就在萧墙之内,果然被孔子说中了。
阳虎做了鲁国执政,开了陪臣执国命的先河,不过他并没有传过三世,在自己手上就没守住,后来在政变中失败,流亡齐国,接着流亡赵国。 孔子讲忠君,有一个道理,你忠于上,你的下就忠于你;你对上不忠,你的人也不会对你忠。一说要忠于别人,都不爱听;说如何让别人忠于我,就都爱听了。如何让别人忠于我呢?就是我先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