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五章15.4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2019-08-01 08:03:54)
分类: 华杉讲透论语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华杉详解】 孔子说:“能无为而治的,我看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自己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

无为而治,这是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来的,孔子怎么也讲无为而治呢?这一句,真有一番讲究。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庄子更极端,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天下大乱,都是你们这帮“圣人”折腾出来的!一切自然而然,你管人家干吗!那人,本来就孝敬!你提倡孝敬,还立贞节牌坊,整出一帮伪君子出来。人们是否相爱,是否相敬,是否贞洁,都是天性,用得着你来管吗?

儒家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啊,有区别。道家的无为而治,那是真无为,你什么也别管!儒家的无为而治呢,主要是强调要管住自己,别管别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都在于修身,在于管自己。但是,由于修身的目的是平天下,所以是以平天下,以示范效应,以“絜(xie)矩之道”,以“模仿率”为标准的修身。絜矩之道,是《大学》里提出来的,就是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做个样板,立个规矩,定个标准,大家自然会按这个来做。就像在酒桌上,有人说:“我先打个样!”他一口喝多少,大家照着这样板喝多少,这就是絜矩之道。道家没有什么絜矩之道,你啥都别管就行了,也不用管自己。所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真无为,儒家的无为而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是强迫他人,而是影响带动他人。道家和儒家相通吗?王阳明说得最准确,叫“毫厘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是一回事!

刘宝楠引用《吕氏春秋》说:“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这都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凡事要知行合一啊,这治天下,无为而治,什么也不做?学者可以在课堂上这么讲,那真正坐在治天下的位子上的人,他来学习这一段,他就有不一样的说法,这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讲,孔子为什么说无为而治的只有舜呢?因为前面尧给他打下了完美的基础,而手下呢,又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一帮贤臣。所以他能无为而治,换个人,换个前提条件,就做不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有一千本《论语》,因为都要切己体察,知行合一。张居正是宰相,他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只是梦想。我们自己呢?

作为领导者,要想无为而治,就两条:一是絜矩之道,率先垂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不惜代价培养人,只有成就他人,手下人有为,你才能无为而治。张居正说:“善法舜者,尚于其敬德任贤求之。”就是说这两条。只是我再引申一下呢,任贤,不仅是能发现、引进、任用,更重要的是自己培养。无为而治,就是要把培养人,作为自己最大的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