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三章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019-06-25 05:26:22)
分类: 华杉讲透论语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华杉详解 樊迟问仁,前面在《颜渊》篇也问过,孔子答了他两个字:“爱人。”这里樊迟又问,孔子从另一个角度给他讲。 “居处恭”,“”,不是居住的地方,不是在家的时候,是居心的居,你是什么居心,是恭敬之心。心在居处的时候,就是《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时候,是在一个“恭”的状态。“居处恭”,也可以说“居心恭”,这是一个出发点。

 

“执事敬”,“执”,就是行。《汉书?五行志》说:“内曰恭,外曰敬。”做一件事,便要敬那件事,若是敬得不够,就难免懈怠疏忽,事情办糟了,才想起来,哎呀!没注意!我哪里想到会这样啊!如果居心恭而执事敬,就不会没想到了。办任何事情,没有敬,办不好;向人学习,没有敬,学不到。

“与人忠”,对人忠诚。“忠”,主要是两层含义: 第一,尽己之心曰忠,不自欺曰忠。忠首先是不自欺。因为人若欺人,必先自欺,自欺欺人嘛,给自己找到借口了,才能理直气壮去骗别人。能做到不自欺,就能做到对人忠,对人诚,对人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就是实在人。说你这个人实在!这就是忠。 第二层含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要的,让别人也得到。这就是将心比心。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三条,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要遵守。为什么强调到夷狄之地也要遵守呢?因为那夷狄之地,他们不懂我们这些道理呀,那些野蛮人,你跟他讲这些没用啊,所以不能跟他们来文明社会的这一套啊! 这就是自欺欺人,就是不忠了。如果夷狄之地,是野蛮人,就不用跟他们讲文明。这文明之地,也有很多野蛮人,你只需要将对方定义为野蛮人,就不用跟他讲信义了。我们平时不就是这样吗?所谓“你对我不仁,莫怪我对你不义”。对方是否不仁,没有道德法庭来判决,还不一定,而你的不义,已经是自己的决定,铁定不义了。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非常难做到,要把它吃透了,反复琢磨,知行合一,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