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019-06-05 05:42:57)【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华杉详解】
仲弓要去季氏领地费(bì)邑做邑宰,临行向孔子问为政之要。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有司”,就是“有关部门”。什么事,要信任下属,让下属各具体负责部门去干,然后你考核他,这样就可以不劳而事毕。你别说他能力不行,不用他。领导嘛,总是能力比下属强些,常常自恃才能:我有那工夫交待他,我自己早干完了!那一件事可以,十件事,一百件事,你自然就干不过来,只能交给别人去干,干得不如你,你也得当“代理成本”,忍了。再者,如果你自以为本事大,什么事都好自己动手,则上下职责不清。那“有司”,也是一级领导,被你弄得啥也不是,他在他的下属面前也没权威,整个组织就乱了。
《吕氏春秋》说,那会造成“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此亡国之风也”。管点事儿的,都很受困扰,因为本来他管的事,随时要被你亲自管,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管。他的下属,也不服他,想越过他自己跟你对话,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此亡国之风,后果很严重。
“赦小过。”既然把事情交给别人管,就要接受代理成本,有些小的差失,就不要计较,要容忍别人犯点小错。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否定人:我本来一直认为他不错的,但是有一件小事,就让我看出他这个人!这是我们对人苛刻的毛病,假设每个人都应该百分百对得起我,一件小事惹我不爽,就把人给否了。你干吗不假设每个人都应该是“坏人”呢:“我本来一直以为他是坏人,但是有一件小事,让我发现他是好人!”这样好人就多了嘛。有朋友给我抱怨招聘找不到“好人”,我说这好办,我有一个办法,马上解决。问什么办法?就是降低期望值。咱们别都想吃现成的,期望值降低了,就都是好苗子了。咱们自己又有多“好”呢?不要对别人要求那么高!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甚至对自己,也不要太严,多接受自己,接受他人。
“举贤才”,当然,还是要多招“好人”呀!那德才兼备的人,把他放到领导岗位上,工作不就好干了么。 仲弓听了,老师说得那么简单,前两条提不出问题,这第三条我要问问:我怎么知道谁是贤才,怎么去选拔呀?这个问题,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上哪儿能招到好人呀!我们公司招不到人呀!还有好多老板,号称花80%的精力在找人,人才!人才!关键是找人! 听话听音,仲弓一提问,孔子就知道他的毛病,一句回答,就棒喝了:你只管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不知道的,难道人家会把他埋没么?
你恨不得天下之才都归你用,总觉得你还没把他们找到。你找到一个没有?你手下有一个没有?有的这一个,你把他用好没有?安排好没有?帮助他进步没有?我们总觉得要向外去找人,却不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向内找,向自己找,你把向内的工作做好了,全天下的人才都会趋之若鹜地来,向内的工作做不好,在这儿的他也会离开。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公司,比如有十年历史的公司,数数曾经在这儿工作过的人,如果全留下给你挑,一定能挑出一个全明星队来,为什么没能留下呢?都是自己的问题。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三条结合起来,就是我手下就这些人,就用这些人。都是人才,如果还有不是的,是我没教好,没带好,没用好,要不惜代价投入去培养他们,不怕损失大胆去任用他们,要破格提拔去催化他们成长。 不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我劝诸公重抖擞,不惜代价育人才”。说美国用了全世界的人才,不是人家来抢的,都是那人自己去的。我们的所谓招聘,所谓人力资源,花那么多钱给猎头公司,无非是猴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公司没有人力资源工作,只有员工发展工作,眼光向内,则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