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章7.30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2019-01-10 06:58:07)
分类: 华杉讲透论语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华杉笔记】   

 陈司败,陈是陈国,司败是官名,就是司寇,掌管刑狱的。 陈国的司寇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  鲁昭公,是鲁国当朝国君,直接问孔子,你的国君知不知礼?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了。            

孔子干脆利落地回答说:“知礼。”也没多说一句,谈话结束,孔子撤了。            

陈国司寇招呼孔子的弟子巫马期,向他一作揖,请他上前来,对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党,没有偏私。你的老师不是君子吗?他有没有偏私呢?那鲁昭公,娶了吴国同姓女子,叫她吴孟子。这都叫知礼的话,那还有什么人是不知礼的呢?”  巫马期回头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说:“哎呀!我真是幸运呐!我有错,就有人给我指出来!”            

这一段哑谜,故事有点长,分三个话头讲:    第一个话头,是吴国公主为何与鲁昭公同姓。   吴国的来历,是周文王的两个伯父,泰伯和仲雍,论语下一章,泰伯第八,就要讲他的故事。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仲雍是老二,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是老三。两个哥哥都还没有结婚生子,季历先生了儿子昌,太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就想传位给季历,再传给昌。泰伯看出父亲的心思,就和仲雍两人,主动让国给三弟。又不好明说,两人就托名采药,离家出走,一直走到国人找不到的地方,把当地野人组织起来,创立了吴国。     

 而鲁国呢,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后代。所以这鲁昭公,和吴国公主,他们是同姓,都是周太王同一个祖先。按周礼,同姓不通婚,鲁昭公当然是失礼了。            

第二,为什么要讨论鲁昭公是否知礼呢?一来鲁国是礼仪之邦,周礼正宗;二来鲁昭公颇有威仪,有知礼之名。不过,《左传》里记载,鲁昭公出访晋国,一举一动,威仪得体,晋平公说,这鲁君真是知礼啊!晋国大夫女叔齐评论说:“他那个叫仪,不叫礼。”他只有仪表堂堂的表面威仪,没有本质的礼。鲁国君弱臣强,权柄都操在三家之手,国政混乱,哪有什么礼!陈司败之问,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            

第三,孔子对陈司败的回答,和对巫马期的回应。陈司败问他这问题,他当然知道问者的用意,也知道问题的答案。但面对外国官员,为本国国君掩过。他一点也不含糊:“知礼!”把对方的话给堵回去了——你自己心里有答案,还非要我跟你论么?  但你孔圣人,你就是制定礼的标准的人呐,你这样说,传诸后世,不就把礼的标准搞乱了吗?  所以等巫马期给他传话的时候,他马上说,哎呀!我错了!   如此,善则归君,过则归己。既不为昭公掩过以误天下后世的价值标准,又不直接对外人批评国君,以失为臣之礼和国家尊严。圣人修养,一问一答之间,其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让人如同亲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