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保的属性需要弄清楚!

(2020-11-19 08:04:58)
标签:

社保

医保

医保待遇统一

社保的属性

社保改革

最新报道,说,医保待遇标准要统一!

   为何要统一?因为,有的地方出台医保优惠方案,以吸引人才,这不公平,所以要统一。

    看似挺有道理的,谁遇到了不公平都会这么说的。

 

但,要说明白是否有理,因该从医保的属性来看,也就是要看问题的本质的一面,而不是只看表面的问题。医保本是社保的一部分,所以,下面就以社保为题来加以说明。社保其实是有两面性特征的,一个是社会属性,一个是企业属性,或者说,一个是福利性,一个是利益性!

 

首先,社保基金本质上是个共济基金,这是他的社会属性的来源。

      意思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享受,合作共济,你出的钱不等于你得到的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按需求来分配的。最典型的是医保的共济部分,大家按同样的规则一起出钱,给需要看病的人花,少得病得小病的人就少花,反之就多花!没有返还!养老保险业同样具有社会性,即,大家出钱大家得利,出钱与得钱并不对等。

     除开其共济性外,因为社保解决的事一项社会性问题,所以,他也具有社会性。

 

但,社保还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紧急利益,从缴费到享受待遇,都是以紧急利益来衡量的,所以,他显然的也就具备商业性啦!如果我们再把社保看作财富第二次分配,他就更具备商业性的一面了,即,社会属性(财富再分配属于强权下的分配,是其社会属性。)下的商业性(涉及到个人利益,是其商业性。)

 

    所以,我们在考虑社保制度安排的时候,不能仅考虑其社会性,还得考虑其商业性,这样做制度安排才更合理!而且,从社会实践与基本逻辑来分析,适当考虑其商业性,才能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的!

    比如,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是不缴纳社保的,但,却要在社保的总盘子里享受社保待遇,结果,造成了如今社保的巨大缺口(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是只考虑到了其社会性的一面(这些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没有考虑到其商业性的问题(不算经济账)的结果。

    比如,很多人中途进入社保体系,但,有关退休待遇与其他一直在社保体系的人还要一样,也是造成如今社保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行政事业单位中途转入企业单位的,有企业单位职工中途才开始缴纳社保的(农民工进城就典型),等等,道理和上一条一样。

    比如,最初缴纳社保的费用很少,但,等到退休的之后,要获得的退休金却远高于他的累计缴费额度的,现在稍微年纪大点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这一条的道理,这也会造成社保缺口的,这也是当初制度设计的时候没有算明白经济账的缘故。

    同样,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不少人中途断缴社保,或不断调整缴纳基数的,也会导致其个体缴纳的社保不够其个体使用的。而我们的养老金待遇制度却没有考虑这样的因数,所以,也会导致社保缺口的。

 

    所以,我才建议,社保制度安排一定要考虑其商业性的。

 

   其实,医保的门诊医疗部分,已经考虑了其商业性了,很好!

 

   医保的住院部分,因为个体的身体差异实在太大,且,大病的看病费用之高之不确定性也很高,所以,就应该采取如今的全共济模式!

 

    但,有关养老保险部分,我以为应该将商业性多多的考虑进来!要取消如今的“按退休时点上的基本工资的比例”发放养老金,而将个人职业生涯缴纳保险费的时长与多少作重点因数来考虑。(总体制度设计要扭转过来,因为历史原因而导致的如上所述的问题,要做特殊制度安排,一旦这些特殊群体安排期过了,特殊安排制度也就可以取消了。)

这样,不仅能从体系上解决今后的缺口问题,还能解决如今制度上缴费与享受待遇上的不公平问题,真正实行“多劳多得”,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缴费人的参保积极性问题。这个制度一旦实行了,如今社保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棘手问题也能迎刃而解的,便于降低管理难度的(比如,实行了这个制度,我们就不会再因为断缴问题,缴费年限不足问题,缴费基数不同问题,缴费额度不够问题,社保在不同地域转移问题,等等,需要制定出很多特殊社保条款啦!)。

 

    说明白了社保属性,医保标准要不要统一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_______各地方,愿意提高标准,你就提高,愿意提高多少就是多少,自己的钱自己决定,不过,你提得太高了,花完了你们盘子内的积蓄,你们自己负责就是了!!真要如此,就算上面不找你们麻烦,当地的群众也会跟你们过不去的!!所以,各地定义医保标准,还是要算好经济账,别搞到到时候搞成社会问题了!别到时候要地方财政而外再给钱啦!或,让别的地方给"调剂"啦!

 

   说到调剂,因应地方社保缺口,现在有全国调剂政策。但,我以为,仅仅作为解决过去历史性问题的短期政策还可以,千万不要搞成固定政策(长期政策),否则,这整个体系就都成了“奖懒罚勤”“鞭打快牛”的体系,怎么得了?是要开倒车?整体政策设计,还是要采用经济杠杆的!!一定要贯彻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原则!一定要摈弃平均主义的思维模式!一定不要搞什么“劫富济贫”什么的,因为,这池子里的绝大多数钱是大家一分一厘的累积起来的,不是来自什么富人阶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