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区域
(2020-10-11 21:55:30)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
一、何为区角游戏?
二、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有何?
三、区角内容如何设置?
四、创设区域有何要求?
五、创设区域有何原则?
六、创设区域注意事项
七、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一、何为区角游戏?
幼儿的区域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的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
二、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有何?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有何?
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角色游戏区: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小医院等。
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区角内容如何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1)小班
关键词:温馨、暗示
娃娃家区:活动围绕本区域为中心
建构区:可以建构在娃娃区边上
图书区:亲和但不随意
其他:故事角、饲养角
提示性标语很重要,温馨的家居感可以让孩子情绪稳定,操作内容以生活操作为主。
(2)中班
关键词:丰富、提升
图书区:规范、整洁
表演区:形式多样、经常开展
益智区:解构清晰
美工区:材料丰富、最好提供幼儿不常用材料
其他:音乐角、体育角
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幼儿的知识解构,提升孩子水平。
(3)大班
关键词:幼小衔接、智力思维发展
阅读区:自主、互相监管
识字区:随课堂内容变更,系统性要强
益智区:材料丰富,让孩子参与教具制作(棋类的添加)
其他:探索角、机械角
摆放、分区逻辑性要强、易于孩子自取自拿。
四、创设区域有何要求?
(一)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要对孩子现有情况有所提升。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二)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三)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五、创设区域有何要求?
(一)自发性原则
(1)以桌子、柜子、隔板等物体将活动室划分为各个游戏区域,幼儿有选择的余地,能够专注地游戏,减少喧闹及攻击性行为。充分拓展班级游戏空间,并且避免过多地频繁搬动,占用游戏时间。
(2)用不同质地的铺设物(地毯、地板革、塌塌米)来暗示区域的界限或改变光照明度,即界定了游戏的范围和特性,可以增加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铺设物还有利于减除噪声。对于小班儿童来说要准备鞋套,否则幼儿会因为惧怕换鞋(不会系鞋带)而不能自由地游戏。
(3)各区域之间要留有清楚的走动线,引导幼儿的正常游戏,避免正在进行中的游戏被打扰。
(4)分隔物的高低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变换,小班幼儿需要相对开放的空间,分割物不要太高,使幼儿能随时看到教师,增加心理安全感,也便于教师指导。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分隔物以幼儿坐下来区域独立成一体,抬起头能够看到教师为宜。大班儿童自我独立意识较强,分割物最好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其封闭程度。
(二)相容性原则
(1)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能够产生互动行为。例如:娃娃家与建构区相邻,便于两区之间的交往。大型建构区与小型建构区安排到一起便于激发更多创意。
(2)考虑幼儿的需要将需要用水、采光的区域放在便于取水、靠近光源的地方。
(三)可变性原则
(1)可以将作为分隔物柜子下面装上万向轮,或用屏风、布帘等物来分隔区域,使幼儿能够弹性地变换和组合游戏区。
(2)充分利用空间,相邻区域共用分隔物,使材料能相互通用。
(四)多样性原则
(1)每个区域的材料应有分类架或游戏筐,便于幼儿选取和整理,减少无效游戏时间。
(2)区域分类不要过细,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余地。例如:手工制作区不要分为纸工区、泥工区、绳编区,可将三类材料摆放到一个区“手工制作区”,幼儿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材料创作。
(五)转换性原则
(1)区域的空间分隔是动态的,经常变换区域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新异刺激,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
(2)教室的桌子最好是两人共用的长方型,便于幼儿搬动组合。架子、隔板、地面铺设物也尽可能移动,使幼儿能够移动和转换。
(3)阳台不要全封闭,使幼儿能够透过栅栏向下看到户外的事物,一目了然,转换幼儿的观点和视角也便于室内外游戏的有机结合。
(4)室内装一面大镜子,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感觉和拓展视觉空间。
(六)互动性原则
(1)鼓励幼儿参与环境设置,改变区域环境以实现自己的计划。
(2)游戏初期视空间大小规定区域人数,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逐步放宽限制,由幼儿自行决定人数。
(3)室内外游戏有机结合,将室内游戏转移至室外,室内外之间自由移动,充分利用空间,使儿童游戏水平能够迅速提高。
(4)实践表明:围坐的方式更便于儿童之间的互动。操作台面不要靠墙,应能够便于幼儿围坐,欣赏同伴作品,相互交流经验。
六、创设区域注意事项:
(一)应注意空间上的挖掘
(二)应该注意动静的交替
(三)区域应该是独立而开放的
(四)安全应该是区角布置考虑的前提
(五)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样
(六)尽量利用本土资源
七、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一)区域活动的设计、准备
老师会指导,区域活动开展更顺利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在活动区里去操作、摆弄、体验。想“静静”时可以在图书区做一名安静看书的美男子、美少女;想要释放一把时可以在表演区唱歌、跳舞。
当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的区域活动离不开老师精心、辛勤的创设。另外,“玩中学、学中玩”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也尤为明显,这就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
区域活动指导误区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
有些老师在指导活动区上存在着误区,常表现为:
让孩子自己玩,教师完全不参与;
教师占主导地位,“指挥”孩子玩。
如何指导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
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指导活动区比较适宜呢?或者说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
1先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只有观察才能了解孩子的兴趣、特点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活动,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
比如有个别幼儿不能融入区域游戏中,此时,老师不能主观臆断地让孩子直接加入到某个中游戏,可先与他做简单的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要,再引导他进行下一步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老师发现了幼儿游戏中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
如:“娃娃家”人数已满,不但是孩子又不想去其他区域的时候,老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
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小姨”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在建筑区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其他人搭建的动物园,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他,有的表示不想和他一起玩了。
这时老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
老师机制的反应及言语使原本快要发生冲突的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当孩子面临困难时
在游戏中孩子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如果老师能启发他并给他一些帮助,孩子对此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孩子肯定可以积极面对。
当游戏无法深入时
一次,当老师看到“理发店”的孩子有些无所事事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该活动区,原来孩子们都说自己的头发已经修剪过好几遍了,没人愿意再整理头发了。
这时,老师适时地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演出,小演员们需要漂亮的发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么?”果然,孩子们的兴趣被老师的话重新点燃了。
这样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互动区的联系。
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3指导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
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
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4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区域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他们自由探索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
如每次在区域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请最先收好区域材料的幼儿来当小小检查员,去检查材料的收放情况。这样幼儿就能不断激励自己努力,自觉维护活动秩序。
同时,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取放、环境维护、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则,应当是所有幼儿认可和理解的规则。
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赞赏幼儿遵守规则的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
幼儿园有各种各样的区域游戏
建构区、角色扮演区
科探区、艺术区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
所以也喜欢去不同的区域
自由的区域活动
往往带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
自由的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
孩子玩一玩就不愿意玩了
因为总是重复的那几种玩法
玩几天,兴趣就没有了~
兴致下降,导致孩子出现
闲聊、完成度不高、不用心
甚至会毁坏区域里投放的材料
出现这些问题的最大原因是
幼儿园的区域材料
多为教师自制
费时费力,更新周期长
一直是那些材料和玩法
孩子当然不愿意玩了
比如艺术区的材料
画画,拓印、刺绣、黏土......
这些材料
孩子画一画、拓一拓、缝两针
玩了几次很快就不玩了
经常出现小朋友好几天
或者一张纸
中间画了一个太阳
就说自己画好了
出现这些情况时
幼师应该怎么做呢
1.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询问幼儿,用心倾听
感觉你好像兴致不高呢
那你想玩什么游戏呢
什么材料呢
我们如何获取那种材料呢
那种材料能不能放到幼儿园里来呢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公
游戏是为了幼儿发展而服务的
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如材料颜色的选择
你想画的是什么
你想做的是什么
要多听幼儿的意见
这样幼儿会觉得
区域游戏里面投放的材料
是为他们设计的
是属于他们的
他们才会愿意玩
而且玩的时间久
发现更多的玩法
展现更多的创意
真正的投入进去
2美术创作结束后,和幼儿一起交流作品
孩子在3-6岁的成长中
非常需要大人的关注和肯定
玩游戏的时候特别喜欢和别人一起玩
有交流的玩更好玩
或者是有作品以后
和别人一起交流讨论、欣赏
所以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以后
和他们聊一聊
交流一下为这样做、这样画
原因是什么
幼儿往往会对自己的作品
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自信
下一次再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
也会更加投入
3每周找一个时间段和幼儿谈谈艺术区的材料幼儿园区域环创的设计与指导
每周五找一个时间
作为艺术区角的交流会
关于材料、规则、内容
看看孩子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大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做,不但尊重了幼儿
作为游戏主人公的角色
而且也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
解决了区角创意的问题
孩子投入区角的积极性也高了起来
学会这些方法,让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喜欢艺术区域游戏活动
艺术区
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摇篮
无论艺术区的形式和玩法
环境和规则如何变换
重要的是玩的人
陪孩子玩的人
孩子希望怎么玩的心意
做到了以上几点
再也不担心孩子
会觉得艺术区活动无聊了
幼儿园区域布置
可以根据墙角与墙面不同的特点,利用旧毛线、废电线、草辫子等废旧材料,进行了多种风格、形式的布置美化,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表现出了层次感、立体感,增加了室内美化景点,而且随着季节变化、知识更新的需要,便于增减更换内容。
建构区
建构区的创设一方面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要求,增加一定的能力,学会一定的技能,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美工区
美工活动内容丰富,有绘画、印画、版画、折纸、剪纸、粘贴等等,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也很多,各式各样的笔、纸、颜料,各种工具以及辅助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