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2020-06-18 16:54:28)


绘本阅读是幼儿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绘本阅读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本学年,我跟孩子们共读了一本本生动有趣的绘本。仔细回味,略有收获。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主题引导式

每本绘本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遍布在图画中。如果以这个主题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的话,绘本的人文性将会“随风潜入夜”般的深入人心。以主题为线索引导阅读,可以将图画中散落的珍珠串成串,让主题的光芒四溢!同时幼儿将会在主题的引导下,体会到“发现”带来的无穷乐趣。因为,绘本的主题本身就是在形象有趣的画面中展示出来的。带领孩子去发现这样的画面,当然就是去带领孩子发现幸福的天堂。

如每一个看过《大卫上学去》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学校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后来,老师罚他留下来搞卫生,大卫非常难过,到了最后两页,老师摸摸大卫的头并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说“做得很好,大卫,现在你可以回家了”,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这不就是阅读带来的乐趣嘛!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通过主题来引导孩子阅读绘本,让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二、自我感悟式

学习是需要感悟的,阅读更是。绘本教学不是看图讲述。看图讲述发展的是幼儿的独白语言,要求幼儿将图片的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述出来。而绘本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让幼儿理解图书,理解各画面之间、画面与整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组织集体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事先做好铺垫,运用连贯的阅读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讲故事,使幼儿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相关的画面,然后再让幼儿自己阅读绘本,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阅读的经验。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因为它的篇幅长,如果要幼儿自己阅读,时间一长幼儿会觉得没意思,这样就会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把绘本图片做成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述故事的方式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等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角色等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在投放绘本让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阅读故事的细节,在深度阅读中获得阅读经验,感悟文本的精髓,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猜想创编式

利用读本细节丰富、令人浮想联翩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阅读方式,称为“猜想创编式”阅读。一些好的读本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内容风趣诙谐,而且画面漂亮细腻、细节丰富、每次阅读的小朋友都会有新的发现。如《贪吃的哈罗德》可以在理解阅读这一环节多次设下疑问引导幼儿猜想,最后哈罗德的肚子又空荡荡的了,你们觉得它接下来会去哪里呢?会做些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情节跌宕处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出有趣的情节。

四、表演延伸式

这种方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绘本的情趣也在表演中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身同感受着。选择适合表演的绘本,让孩子们演演,更能激起情趣。如《贪吃的哈罗德》这本书,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安排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让幼儿分角色了扮演,在表演的同时,体验了角色的心理,也感受活动的乐趣,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充分调动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表现欲望。

五、游戏互动式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强调孩子的参与和活动,多给孩子参与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让语言活动活起来,动静交替,逐渐理解感悟绘本中的情境。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精神,还突显师幼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绘本教学《太阳和小鱼》,活动中,随着故事内容的娓娓道来,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些情景体验活动,比如引导幼儿“所有的人一起拉太阳,嘿约!”,设计一个“摸瞎子”(“摸太阳”)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受、去积累相关的经验。由此,我发现绘本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有效的绘本教学是要给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使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在快乐中阅读,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