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2016-05-13 14:16:34)
标签:
幼教前沿 |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论幼子》一书中所说的,它告诫人们: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将来健康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若干思考。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 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相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更应注重德育的教育。幼儿德育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起步。幼儿时期对儿童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关系着幼儿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思想看待周围的事物,以正确的行为方式与他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幼儿德育教育视为幼儿教育的重心内容,积极探索、深入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 主要内容 一是“三爱”教育。培养幼儿学会爱父母、爱伙伴、爱自己,进而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的高尚情感。
二是感恩教育。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感恩的幼儿才能懂得尊重、礼让、分享、友爱、体谅,才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三是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主要是让他们能够做到生活自理,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收拾玩具、图书,还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擦饭桌、倒垃圾等。对幼儿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四是分享教育。通过对幼儿进行分享观念、分享技能及分享行为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分享方式,乐意与人分享,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是礼仪教育。包括幼儿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师幼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以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使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和礼貌待人,学会尊重师长和遵守社会公德,学会保持仪表仪容整洁。
六是性格教育。性格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诚实、善良、乐观、自信、勇敢等好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具有诚实善良、乐观自信等良好品格的人。
七是人生观教育。幼儿的人生观教育,就是要使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从小便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
三、幼儿德育教育的 基本措施
一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幼年阶段是模仿力和学习力特别强的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幼儿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展现健康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感染着每个幼儿。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例如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热情接待家长和客人等。
二是创设良好的德育育人环境。教育环境中要渗透德育内容,如围绕德育教育的各种主题布置园内环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各种德育宣传语何德育宣传漫画,通过视频、广播等形式播放德育教育内容等。
三是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和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例如:组织大班开展玩具义卖,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玩具进行义卖,以帮扶灾区、困难孩子;在中班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小班开展“能干宝宝”评比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等。
四是随时随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跳绳、玩皮球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进行滑梯等游戏时,引导幼儿有序排队,不插队、不耍赖;遇到幼儿不慎跌倒时,教育其他幼儿要及时伸出援手、关心帮助他人等。
五是加强家园联系,提升教育效果。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幼儿园教会了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模式,但幼儿的行为仍会产生差错。究其原因,是家长在家里没有及时纠正幼儿不好的行为,纵容孩子的错误,导致幼儿不能保持正确的行为习惯模式。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必须加强家园间的联系,通过与家长的有机衔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及时与家长通讯联系等形式,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和表现告知家长,督促家长在家继续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如教师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但是家长可能带幼儿出门的时候存在闯红灯的现象。这些不好的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他们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使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提醒家长在家要注意保持好的行为习惯,给幼儿施以正面的影响。
六是根据幼儿特点因材施教。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良的个性行为。如,自私任性、爱发脾气、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性格怯懦的幼儿,应培养其勇敢性格;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在宽容、与人为善的基础上加以施教;对喜欢抢占同伴物品的幼儿应培养其诚实、友善的良好品行;对待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应以矫正、引导为主。由于每个幼儿所受家庭教育的环境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不同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七是建立评价机制,对幼儿的正确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正确表现和优秀表现给予肯定、进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应当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制,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式,肯定幼儿正面的想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他们坚持好习惯的热情。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激励的时候,常用的方式有语言表扬和肢体肯定,如点头、微笑和摸头、拍肩膀等方式,让幼儿知道教师在表扬自己做得对。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周选出几位表现好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小礼物的奖励,设立“最懂礼貌奖”“最讲文明奖”“最阳光奖”等,鼓励那些积极表现、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激励他们继续坚持,也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努力表现。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德育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今后国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当前,我们正在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对幼儿德育教育的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幼儿德育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幼儿德育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好幼儿德育工作,不仅是广大幼儿教师肩负的光荣使命,更是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幼儿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连贯的系统工程,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开展,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也应肩负起各自的职责,积极营造幼儿德育工作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共同作出务实的努力。
潮州市兰英第一幼儿园洪少玲
前一篇:[转载]绘本教学策略
后一篇:幼教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