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古音辨
何谓“毛乌素”?
——海子干涸就成沙漠
宫玉海
有学生问我:“毛乌素”一词是怎么来的?我告诉他:“毛乌素”就是没有水的意思。“毛”就是“无”、“没”、“莫”,就是没有。“漠”字本身,就是没有水。“乌素”就是大水,如乌苏里就是大水。水,古分读为“苏里”。“乌”就是“大”的意思。试想一个小水泡子干涸了,能变成一个大片沙漠吗?
毛乌素沙漠,原称“毛乌素沙”。很明显,大水没有了,就成了沙漠。戈壁滩沙漠,原来是一片大湖;名为泰泽、大泽。夏代时,“大泽千里”,商代时“大泽百里”,到了周代,就成了“流沙千里”、“积羽千里”了。周穆王时,“率六军翔佃”,就是一字排开,拉网式地狩猎,致使“鸟兽绝群”,只换回来百车鸟毛,装饰在御林军帽上,故又称“羽林军”。
撒哈拉大沙漠,原为一片大海,后因海水渗入地下,成了沙漠。古时,平原叫哈拉,如哈尔滨古称哈拉滨,就是平原的边缘。撒,就是沙。所以这里就成了撒哈拉。如果细究起来,撒哈拉大沙漠就成了“沙漠的大沙漠”岂不笑话!
古时,莫,又读mù,所以有时把漠写成幕,犹如晚上的暮。所以大漠有时被写成大幕,其实就是大漠。那么,戈壁大沙漠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大泽千里”,水底下多为石子,形状如贝币,就是用彩贝做成的钱币。水干了以后,湖底的卵石裸露出来,就像一大片贝币。戈壁,就是蛤币的谐音字。西方有的民族用“戈比”为货币名,就源于此。
《山海经》中,有几处记有“海水入焉”。袁珂不懂,硬给添字,
改为“海水北入焉”或“海水西入焉”,十分荒谬。大泽之水渗入地下,并非流入北海即北冰洋。再说“海水”,也不是大海之水,只是湖泊,古称“海子”,所以“海水”入海,也非正解。
实验证明,沙漠一旦得到水,很快就恢复生机。毛乌素沙漠,利用黄河汛期之水灌溉,一部分已经成为绿洲,改变沙漠,已非梦想。
2021年2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