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喾、酷、鹄”与窖

(2020-09-19 12:43:08)

汉字古音辨

再谈“喾、酷、鹄”与窖

宫玉海

一、喾、酷、鹄为gkhe相通

一个“告”字,作为音符,写出不同的字;但读法并不相同,在不同位置,有时音、义也不相同。这个主要是文字和语言的密切关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

“喾”,本读“告”,过去曾误读为窖(jào)或“酷”(kù),这是因为gkhe相通的缘故,容易分辨不清。“喾”字字面无明显表示;但其字头为“学”字头,有“觉”的含义;所以是表达上帝和圣人的意思。从古英文go和后来的god就可以参悟出这种内涵。

有人说,“上帝”是揀到的一个现成词;因为《诗》中常见“上帝”的字样。如:“上帝不临,后稷不克”(《大雅》),上帝即先帝喾,后稷为喾之子,周人的先祖。在祭祀上,主祭喾,后稷陪祭,就是这层关系。

“酷”,本不读kù,应读kào“靠”同音。

“鹄”,本读háo,不应读kù,与“鹤”同义但不同音。如崔颢题“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句,头一个“鹤”,就是需要读“鹄”(háo),否则,就是平仄不调。因为“人”是平音,“鹄”也是平音。

另外,为什么“窖”字,又读jào?因为在古汉字的读法中,jg有时相通。如贾(ja)又读g(古);假,古也有时读g

二、“噫吁”和“哦嗬喔”

在李白诗《蜀道难》中,第一句就是噫吁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这三个字读y x x即伊墟唏之表面读法。岂不知“噫”又读w,如黄帝之次子、颛顼之父昌意,后来变成了尚儀、尚羊、常娥等;“尚”,古时zcs相通,于是就有裳、常、尚等读法;但“衣裳”绝对不可读为“衣常”;因为“裳”从衣形,常从巾形,各不相扰。

“吁”, 并不是“嘘”的简字,古已有之。“于”古又读wù“於”字同音。如“于田”,本读w dìan巫真(阗);“王于兴师”的“于”也同务、御(日本语为再谈“喾、酷、鹄”与窖)。因此,“吁”应读w(哦)或wo(喔)。

”, 戏加口旁,为呼叫声音,“戏”又读h(乎),如“於戏”就是“呜呼”。《山海经》中载:帝舜之子曰“戏”,但“戏”又读“乎”,在东北,曰“穷蟬氏”;呼兰就是他的封地。“戏之子曰有易”,本来是父子关系,袁珂不懂古汉语,竟然把“戏”当成“易”,就闹出笑话。

“噫吁”是四川人呼号声,即“哦嗬喔”,如船夫号子;和东北农村在放牧时呼喊的“喔嚇喔”基本相同。其语言也有随人异地流传的情况。因为四千多年前,是东北女真之先祖伯益和其子若木,先后为四川主,即秦地土师;还带去象形文字,这在绵阳“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已有所发现。

另外,《诗》中的“于嗟乎”、“猗嗟”,也和“噫吁戏”相似;但“猗”也不读y“ 猗嗟”读“哦撮”,有点惊奇和赞美的意思。在《伐檀》中的“涟漪”也不读yì。所以“水面泛起了一层涟漪”或“直猗”、“沦猗”的“猗”,和“兮”谐韵,“兮”应读“哦”、“噢”或“呜”,不读x;读x是受《楚辞》中“些”的影响。“猗”即“猗娜”的连读,有美感的意思。

三、谓者报也  名者明也  道者说也

1、“所谓伊人”(《诗·秦风·蒹葭》)是“所谓的”和想像中的情人吗?否!

注中说:“谓者报也”。就是说,“谓”指的是回报;回报什么?下聘礼。古时,春天大会男女,届时未婚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跳舞、投荷包、吃烧烤等方式,互相接解交流,找好对像,订下终身。夏天,男方托媒人去女家说媒,经女方家长同意,就算经过婚姻介绍的第一步。当时的“媒氏”有合法地位,通过媒氏,就算合法。所以当时的婚姻模式,是自找对象,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天下定礼。礼品有“丽马、一皮、双雁”。“丽马”就是同样毛色的马一对;“一皮”是一张熟好的牛皮;“双雁”指一对大雁。这里面有成双、坚守、立业的涵义。当然有条件的男方,多给更好。诗中的主人公,虽已订婚,但时已深秋,聘礼无着,望水发愁,一唱三叹,抒发出心中的无奈。

这样的例子还有,在《召南·有梅》中,也有迨其谓之”之句,是说要等待求她的“庶士”来回报,就是来下聘礼。

2、名者名也

《论语·子路》: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里的“正名”是指正确了解情况,名者明也。不了解情况,就说话不准确,办不成事。所以孔子曰:“君子其有所不知,盖阙如也。”你不了解的,就是缺陷。正是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

《道德经》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名”,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动词的“名”,也是名者明也。是说道的定义,不是随便可以说明白的。

3、道者说也

正如上面所谈,“名可名”的名,就是弄清楚;这里的第二个“道”,也是动词,则是道者说也;就是可以说道说道,但不是随便可以说明白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就是《诗·卫风·墙有茨》中的“中冓之言,不可”,道,就是说。

                             2020917日 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