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与腾蛇——“龟蛇相绕”是组合象形体
(2014-09-29 10:27:58)
标签:
玄武腾蛇四方神天池怪兽山海经 |
分类: 文化杂谈 |
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头两句是比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成土灰”。其中的“腾蛇”,过去都认为是“神话”传说中的长寿动物,似乎实际并不存在,这一点是不对的。
再说“玄武”,夏代以来,都以一蛇绕龟的形象来表示;其实,它并不是两种动物,而是用这两种形象表现一种动物,就是“腾蛇”。
“腾蛇”一词,就现在所知,典出《韩非子》。在《难势》一篇中说:“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蝇蚁同矣。”在《十过》一篇中又说:
师旷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腾蛇复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这两段话表示:“腾蛇”可以乘雾起飞,也可铺地,以便人马行人在其身上通过,似乎很有神力。难道真有这样的神物么?
在《山海经》中,多处出现“并封”、“屏逢”字样,它和《周书·王会篇》中的“鳖蓬”是一回事。在《大荒西经》又写作“龙鱼”,“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于九野”,还是当时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它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辞海》(4265页)“蛇颈龙类”条下是这样写的:
古爬行动物,头小,颈长,体躯宽扁,长可达18米。四肢桨状,牙齿锐利,肉食性,是当时海洋中很凶猛的动物。生存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我国四川威远发现的“威远中国龙”即属此类。
“蛇颈龙”头小,颈长,四肢如桨;但它的尾巴如何,没说。但在《山海经》中,却说“左右有首”、“首尾皆小”。为什么说“左右有首”呢?因为它“体躯宽扁”;《长白山江岗志略》里说的“横宽兽”就是这样。身体横宽,所以被误认为头不是在左侧,就是在右侧;后来有纠正:“前后有首”。却因为“首尾皆小”(如蛇头蛇尾)而不好分辨。正如“蛇颈龙”的“体躯宽扁”,呈椭圆形,整体看来,就象一条蛇横穿过一个龟壳一样。
在中国古代“四方神”中,“玄武”本是一个物体,但因不好表现,只好拿一条蛇缠绕一只龟来代替,这一点可见于濮阳西水坡六千多年前的古墓中,只用贝壳组成“左青龙,又白虎”,却没有“前朱省,后玄武”。说明当时只开辟了东西方,南方、北方还正在开发中。五千年前,黄帝时,已经用“腾蛇”来为人类服务。史说:在黄帝大道遇到河流时,没有桥,但也能通过;就是用“腾蛇复地”来接续的。到了唐虞时代,就有豢龙氏专门饲养“腾蛇”;舜巡视时,曾驾御“腾蛇”到达美洲,并“升于大禹石夷之野”,即现在的德国。石夷(独逸)“居西北隅以司日月之短长”。
到了夏代,在皇家墓葬中开始有“四方神”壁画,那时就把“腾蛇”画成一条蛇缠绕一只龟,就是玄武,代表北方神。在英国的尼斯湖中,有怪兽;亲眼见到过的人,多半只见到它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蛇头,往往见不到它的身躯和尾部,这种形状,正和蛇颈龙相同。
了解到这些,什么“天池怪兽”等谜团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蛇颈龙”的后代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