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安慰》
中译者序言
本书作者波埃修斯(Boethius)是一位古代的政治家和哲学家。身处公元5世纪末和6世纪初动荡和剧变的罗马帝国时期,波埃修斯是他那个时代罕见的一位思想家。鉴于波埃修斯在哲学、神学、逻辑学、数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公元15世纪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洛伦佐·瓦拉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1406—1457年。称波埃修斯为“罗马的最后一位哲学家,经院哲学的第一人”。考虑到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及其向欧洲中世纪哲学的过渡,我认为这样的定位还是相当准确的。
波埃修斯生活在罗马帝国最为动荡的时期。公元476年9月,蛮族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奥多亚克(Odoacer),476—493年在位。废黜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莫洛·奥古斯图卢,罗莫洛·奥古斯图卢(Romulus
Augustulus),475—476年在位。建立奥多亚克王朝,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93年,东哥特王塞奥多里库塞奥多里库(Theodoricus),493—526年在位。打败奥多亚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以拉文纳为首都的东哥特王国,直到554年被拜占庭帝国所灭。作为罗马人的波埃修斯一生都在异族人的统治下度过。
波埃修斯(又译为波爱修、波爱修斯)出生于公元480年。他的拉丁全名是阿尼基乌·曼留斯·塞维利努·波埃修斯(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其中阿尼基乌是他的名字,曼留斯是他的父名,塞维利努是他的别号,波埃修斯是他的姓氏。波埃修斯之父奥勒留·曼留斯·波埃修斯起初是亚历山大里亚的一名行政官员,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他供职于奥多亚克王朝,两次担任罗马城的行政长官,并于487年出任罗马执政官,公元490年去世。
父母双亡后,波埃修斯被托付给德高望重的元老院首领昆图斯·奥勒留·美米乌斯·绪玛库斯抚养,成年后与绪玛库斯之女卢蒂希娅娜结婚。绪玛库斯对波埃修斯影响很大,波埃修斯说绪玛库斯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是自己的老师,故把许多著作题献给岳父。
波埃修斯成年后得到东哥特国王塞奥多里库的赏识和重用。他起初担任元老院议员,受塞奥多里库之委派,改革币制,减免税收。公元510年,波埃修斯被推选为执政官。同年9月,担任王国政府的首席行政长官,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统领王家卫队和兵工厂,掌管邮政。公元523年8月,波埃修斯以阴谋叛国罪被捕,没收一切财产,囚禁在距罗马500英里之外的帕维亚监狱。524年10月23日在狱中被处死。
波埃修斯是一位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自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上升为国教以来,罗马贵族人士皈依基督教已不是奇事。但波埃修斯的特点在于:一方面恪守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过一种虔敬的基督徒的生活;另一方面禀承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传统,努力学习各种知识,进行理性的探究。他在年轻时就宣称要把毕生的精力用于哲学。担任东哥特王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后,波埃修斯仍旧花了大量时间著书立说,他的大多数著作是在担任执政官以后完成的。他说,我一生最大的安慰和幸福在于“对哲学的所有分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波埃修斯的著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哲学所必备的知识,包括逻辑和其他所谓博雅艺术;另一类是哲学著作,主要有《神学论文五篇》(The
Theological Tractates)和《哲学的安慰》(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波埃修斯的五篇神学论文是在反对异端教义、与其他神学家讨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时撰写的。它们是:
I 《三位一体是一个神而不是三个神》(Trinitas unus deus ac
non tresdii);
II 《圣父、圣子、圣灵是否神的本体性的表述》(Utrum pater et
filius et spiritussanctus de divinitate substantialiter
praedicentur);
III 《同者相求——本体如何因其存在而为好,而非本体就是本体性的好》(Item
Eiusdem ad Eundem:Quomodo
substantiae in eo quod sint bonaesint cum non sint substantialia
bona);
IV 《论公教的信仰》(De fide catholica);
V 《反欧提克斯派和聂斯托利派》(Contra Eutychen et
Nestorium)。
上述排列顺序是一种传统的排法,根据是卡西奥多鲁对波埃修斯神学论文的介绍。现代学者根据论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内容上的相互关系推定,最先完成的是论文V,然后是II和I,最后是III和IV。
《反欧提克斯派和聂斯托利派》大约写于512年。波埃修斯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驳斥了聂斯托利派和欧提克斯派的教义,指出聂斯托利派的“基督二性二位说”和欧提克斯派的“基督一性论”都是荒谬的,确认“三位一体”和“基督二性说”。
《三位一体是一个神而不是三个神》和《圣父、圣子、圣灵是否神的本体性的表述》这两篇论文写于519—523年。从内容上看,《圣父、圣子、圣灵是否神的本体性的表述》写在《三位一体是一个神而不是三个神》之前。因为后者的第五章是对《圣父、圣子、圣灵是否神的本体性的表述》的主题的进一步论述和发展。波埃修斯在这两篇论文中运用逻辑方法证明神是圣父、圣子、圣灵的统一体。他认为,正是由于混淆概念或理解上有错误,才导致种种异端邪说。所以,波埃修斯对于容易混淆的一系列哲学概念,比如“本性”(natura)、“位格”(persona),等等,作了详细的定义。
《同者相求——本体如何因其存在而为好,而非本体就是本体性的好》一文有着更多的理性分析。“是”、“存在”、“形式”、“本体”、“本质”等一系列重要哲学范畴在文中得到详细辨析。
《论公教的信仰》驳斥阿里乌派、撒伯里乌派和摩尼教,对基督教教义作全面阐述。这篇论文在风格上与其他四篇有很大不同,全文充满对基督教事迹的寓意解释,少有理性论辩,乃至于有学者怀疑它是伪作。
《哲学的安慰》是波埃修斯撰写的最后一本书,在狱中写成。它既是一部神学和哲学问题的论著,又是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该书采用散文与诗歌交替和对话的形式,描述了作者与代表理性的哲学女神(Lady
Philosophy)一起探讨人生与信仰的过程。全书分为五卷。第一卷,描述作者自己的境遇和愤懑不平的心情;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的不可靠;第三卷,讨论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论恶的本质;第五卷,论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全书以善恶问题为中心,然后在证明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之后,告诫人们弃恶扬善,向神复归。
在基督教哲学家中,波埃修斯是继奥古斯丁之后用新柏拉图主义理论解释“三位一体”、“道成肉身”、“至善”、“神的永恒性”等基本教义问题的最重要的教父。他发展和补充了以往教父哲学没有涉及或涉及未深的问题,使基督教核心教义得到了理性的证明,开创了中世纪理性神学的先河,因此被称为经院哲学的第一人。他的神学论文成为中世纪神学家注释和研究的经典。研究波埃修斯,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中世纪哲学或神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线索。
自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对波埃修斯的研究一直很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波埃修斯的名字才开始出现在一些研究基督教哲学史的著作中。浙江大学的青年学者胡龙彪于2006年出版了《拉丁教父波爱修斯》,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波埃修斯思想的专著,着重考察了波埃修斯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思想。最近几年,参与国内哲学界有关Being问题的讨论,我使用了波埃修斯的材料撰写了一些学术论文。为了进一步引起中国学术界对波埃修斯的关注,翻译波埃修斯的哲学著作是必要的。
应陈恒先生之邀,我和陈越骅合作翻译波埃修斯的哲学著作。这个译本以拉丁文、英文对照的娄卜丛书中的《波埃修斯》为蓝本(Boethius, trans.,by
H.F. Stewart,E.K.
Rand, and
S.J. Tester,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取其《哲学的安慰》为整个中译本的书名。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参照了其他英译本。(为了便于对照,我们以“边码”的形式标出上述蓝本中拉丁文本的页码[单数],而在索引中出现的双数页码,则为原书中英译本的页码。)我们之间的具体分工是:神学论文五篇由王晓朝翻译,《哲学的安慰》由陈越骅翻译,全书由王晓朝统稿。我历来认为: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任何译本必然包括译者个人的理解在内;任何译本的出现不可能,也不会堵住其他译者的理解之路。所以,对于这个译本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敬请同行和读者提出批评和讨论。
王晓朝
2011年4月
------------------------------------------------------------------------------
大象出版社
【服务教育 介绍新知 沟通中外 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