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极光》教案

(2014-08-19 18:35:46)
分类: 必修

神奇的极光

学习目标:

① 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发光原理。 

② 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③ 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及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然的规律安在/在半夜时升起了晨曦/这不是太阳设置的宝座/也不是冰封的海洋/而是闪动的火焰/啊!冰冷的火笼罩着我们/啊!虽说是夜里/白天却来到了人间/是什么令明亮的射线在黑夜中抖动/又是什么在天空中触发了颀长的火/如同没有雷暴云的闪电/从地面向高空攀登/它究竟怎样成为凝结的蒸气/仲冬时节变成了喷涌的火?(俄罗斯  罗蒙诺索夫)

极光,是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我们在生活的地区却无福相见,神奇的极光?“神”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它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极光图片PPT

二、             整体把握文章:

1、作者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说到“极光一瞥”,再说到极光的“来龙去脉”,这是围绕怎样的话题,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呢?

第一部分,引述了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

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

2、总结

    课文三部分都是围绕极光展开的,各部分内容比较集中,说明重点比较明确。

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过渡到对极光外观的描述,从题目极光一瞥我们可以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有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                                  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PPT展示)

三、分析文章

3、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这些神话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①文中有三个主要传说: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关于“烛龙”的记述古希腊神话黎明女神的故事。②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一个是最古老的极光传说,写出了极光的亮度;一个是有文字记载的故事,描述极光的色彩。第三个来自古希腊,写出了极光变化莫测的形态。三个故事所写的极光的亮度、色彩、形态,刚好与第二部分的介绍相对应。③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引述附宝的故事,突出了极光的古老神奇;引述触龙的传说,是为了让我们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

4、现代人观察到极光有哪些特点?

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

分布地区广(南北极等)、形态各异、亮度变化大、色彩繁多(对极光直观描述)

 极光的五种形体(PPT展示图片)

5、第三部分:极光形成的原因(全体阅读这一部分)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找关键句)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2)、六十年代以后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找提示句、总结句)

  提示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3)极光形成的原理是怎样的?请根据第2—3段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整合,整合成一句话,给极光下定义,思考筛选信息要围绕哪些重点?

提示:用图表显示极光形成的原理。(PPT

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发光的现象。

围绕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太阳风

 

四、写作特点

   1 文章在说明过程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描述。

比如第一部分引述的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尤其富有特色的是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尽可能用文学语言。如讲述附宝的故事、伊欧斯的故事,尽量使用文学语言;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大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词语,十分生动传神。

   2 作者还用了大量比喻。

比如“磁层可以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象管”,“自然界是个魔法师”,“极光是以天空为舞台的一出话剧”,等等。不仅吸引读者注意,而且还让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3、准确的概括

准确的概括,对读者把握说明对象十分重要。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极光的本质、类型、成因、形成条件等,都作了概括叙述,给读者一个明确的认识。但这些结论性的话,不是硬性灌输给读者的,而是以分析论证为基础的:在作出这些概括之前,往往有大量引导性的话;而在其后,则往往继以细致的分析或阐释,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补充词语:

• 暴发和爆发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 暴发 

• 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 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 爆发 

• 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 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太  朴  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