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黄疸
(2025-10-13 08:05:25)
标签:
消化系统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肝炎、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病因是由于脾胃湿邪内蕴,肠胃失调,胆液处溢引起。临床上分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阳黄: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明,伴有口苦口干,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
阴黄:其症为皮肤黄色晦暗,低热或无热,伴有神疲身倦,胃纳差,大便不实,小便淡黄,舌质淡苔白滑。
一、主治:黄疸、肝炎。
六、主治:面目全身俱黄,发热胁痛,口苦而渴,心烦,食欲不振。
处方:黄牛屎60克,荆芥30克。
制法:上两味药分别炒成炭,加清水三碗煎至二碗。
服法:一日3次服,每隔3小时服一次。
疗效:此方曾治疗多人,均获卓效。一般服药1~2天,眼黄渐褪,胁痛渐除。发热于第2天消失,连服4天食欲增进而愈。
七、主治:传染性肝炎。
处方:冬瓜一个,饴糖500克。
制法:在冬瓜蒂处开口,挖出瓜瓤,然后倒入饴糖后仍将瓜蒂盖上用毛竹丝杆插,放入稻壳火中,煨24小时,候冷取出冬瓜内汤水即成。
服法:饮冬瓜内的汤水,每日2次,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服用150毫升。
疗效:一般用3~5个冬瓜水后黄疸渐消。
八、主治:慢性肝炎。
处方:满天星适量,白公鸡一只(刚开叫)。
制法:杀白公鸡,去毛、头、足翅及内脏(留肝),满天星洗净,填满鸡腹,封好蒸熟。
服法:先食新鲜鸡血,再吃鸡肉。
疗效:走访治疗的病例,皆称有效。
注意事项:忌盐,放盐无效。
九、主治:黄肿。
方名:褪金丸。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白术各76克,2两半,甘草(炙)15克,厚朴(姜外炒)30克,陈皮(去白)45克,针砂(醋炒红色)、香附(童便浸)各180克。神曲(炒黄色)1两,麦糵曲(炒)各30克。有块加三棱(醋煮)莪术(醋煮)各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面糊为丸。
服法:每次6克,日服2次。
疗效:一男子30岁,得谷黄疸,求予治。以胃苓汤去桂加茵陈,数十帖黄褪,自以为安,不服药。十数日后,至晚盲不见物。予曰:此为雀目,盖湿痰盛而肝火有余也。用獖猪肝煮熟和夜明砂作丸服之,目遂明如故,来谢,予曰:未也不早服制肝补脾消痰之剂必成蛊胀,伊不信,半月后腹渐胀痞满,复求治,仍以胃苓汤倍二术,加木通、麦门冬,煎汤下褪金丸,一月而安。
十、主治:各型黄疸,各种贫血。
处方:黑矾500克,大枣250克,芝麻油120克,猪苓、泽泻、云苓、茵陈各15克。
制法:把黑矾和芝麻油放在铁锅中烧,待火焰尽时用米醋120克,喷之凉后取出再加猪苓、泽泻、云苓、茵陈碾细末过罗。另用大枣去皮核与药一处捣成泥,丸如绿豆大小。
服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20~30丸,饭前服之,服后即吃饭,以免有副作用。
疗效:此方根据20多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十一、主治:黄疸病。
处方:炒苍术12克,党参、炙黄芪、五爪摘、云苓、赤苓、甘草各15克,茯苓皮30克,熟地、茵陈各45克,以上十味药为细末,红枣60克,皀矾120克,牙猪瘦肉120克。
制法:红枣去核煮熟;牙猪肉切碎,麦面包蒸熟去面;皀矾用纸包,再用黄汤包紧,放明火内,存性以无腥气为度。将上三味共捣为细末,加上十味药面,再加红糖250克温化共为丸如黄豆大。
服法:每次服9克,红糖水送下,日服2次。
疗效:轻者1料,重者2料痊愈。
十二、主治:黄疸及水肿。
方名:铁针丸
处方:针砂(醋炒煅4次)30克,川朴(姜汁炒)60克,苍术(土炒)60克,东楂(去核)90克,大白30克,云苓90克,陈皮60克,积壳30克。
制法:如法炮制共研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10~20丸,日服2次。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
十三、主治:湿寒黄病。
处方:绿矾、红糖各60克,大枣(去核)120克,红肉90克。
制法:先将红肉与红枣捣如泥,再把绿矾研细与红糖同入上药捣匀,制丸如大豌豆大。
服法:每服30~40丸,日服3次,服1~2天后,多数人发现腹痛下痢为冻胶状的粪便,待下2~3次后,即停服药,等3~5天再继续服。
疗效:病者约20~30天时间,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服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各人不同情况酌量使用。病愈后须忌食驴、马、母猪肉等发物。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