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呃逆
(2025-10-06 07:26:47)
标签:
古方消化系统验方 |
分类: 内科 |
吞咽有梗阻的感觉呃逆谓之噎;胸膈阻塞,饮食不下谓之膈。噎常是膈的前期症状。但多合称为“噎膈”。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
一、主治:呃逆
处方:黄杨木30克。
服法:水洗净,煎服。
适应证:适用于实证,胃火上逆;虚证,胃阴不足有特效。
二、主治:噎膈,食后即吐,呃逆,痰涎上壅等,并治慢性胃炎。
处方:广木香9克、白豆蔻(去皮)15克、白芨9克、乌梅9克、硼砂9克、黄丹4.5克、雄黄3克。
制法:共为细面,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3~6克饭前白开水送下,或在口徐徐含化。
三、主治:呃逆
处方:高丽参、牛膝各9克,白术、云苓各15克,陈皮、丁香各3克,沉香6克。
服法:水煎服,重煎2次,空服。
疗效:治愈数百人,百发百中。
注意事项:禁忌恼怒。
四、主治:倒食病。
处方:三白公鸡一只,桐树枝一把,倒拉刺一把。
制法:将鸡毛煺净,五脏不要,将上二味装鸡腹内,用砂锅煮熟,先服水后吃肉,不用盐,随意食之,轻者一周,重者二周即愈。
五、主治:噎食。
处方:白豆蔻15克、硼砂12克、广木香9克、乌梅(去核)9克。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炼白蜜(红糖无效)为丸,分为十付。
服法:每日服一付,白开水送下。
疗效:东鹿县西北马庄喉科某某某大夫,于1943年患噎食症,饮食不能下咽,多方治疗无效,自己翻阅诸家医书,终于觅得化噎丸。服五丸后,能稍进饮食,服完一料后,吃东西不噎。又服一料痊愈。于是将本方传授,经治疗多人有效。
六、主治:噎膈,食吞即吐,呃逆,痰涎上壅等,并治慢性胃炎。
方名:五噎效灵丹
处方:广木香9克、白豆蔻(去皮)15克、白芨9克、乌梅9克、硼砂9克、黄丹4.5克、雄黄3克。
制法:共为细面,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3~6克饭前白开水送下,或在口徐徐含化。
疗效:
1、田某某,男,51岁,患噎膈四个多月,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著效果。于1957年12月间,经用本方为汤剂,内服一剂;继配药丸一料,服后渐愈。
2、本县西尖窝村刘某某,51岁,患噎膈食后噫气,吃饭后20分钟即将食物吐出。经用本方10天,噎膈症状消失,愈后良好。
3、本县李郎村王某某,男,52岁,崔某某,女,53岁,都患噎膈,经用本方,连服半月左右痊愈。
七、主治:噎膈翻胃。
方名:龙凤丹
处方:长蛇一条,选取黑黄华丽扁头者,三棱头者有毒勿用;白雄鸡一只,杂毛者无效;水银3克,按蛇长有三尺计算,若不满三尺者水银酌减。
制法:先将白雄鸡囚入笼内约2~3日,俟其食谷煺之粪泻尽,再将长蛇切成数小节饲之,每日收取鸡粪,将蛇食完后,共将粪放砂锅内炒黄研末,另用水银掺茶叶末内研,研至不见水银为度,混入鸡粪内
服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3克,白开水送下。如因气逆不下,可兼服木香顺气丸3克。
疗效:本方系某某某大夫祖传秘方,其父于59岁时(即1927年8月间),偶患噎膈病,至9月间病情严重,饮食难下,消瘦异常,即用此方配药一料,按次分服,日见减轻。后又制药一料,服至10月病即顿减,至11月饮食如常。12恢复健康。
注意事项:服后无任何反应。连服一个月,可以减轻,两个月可以痊愈。一料用尽,可再照配一料。
八、主治:食道癌。
处方:斑蟊30个,大枣15个,广木香6克,黄酒1斤,白面叶(冯济相注:应该:白背叶)15张。
制法:斑蟊去头、足、翅,大枣去核,将斑蟊装入大枣内,外用白面叶包着,放在豆杆火(死火)中烧焦,然后研细面,广木香入黄酒内煎沸后去木香,用黄酒冲服药面,一次或两服完,体弱可分四五次,三天内服完,服完后再配再服。
注意事项:服药后有干呕、头晕、血尿等,轻者无须处理,反应大者,可减少药量,或给以对症处理。
疗效:经临床治疗31例食道癌,均获不同程度的好转。如患者宋某某,女,44岁,遂平县东风乡人,1966年3月开始感觉吞咽困难,同年12月份已茶水不能进,经郑州某医院X线拍片诊断为食道癌,宋反回家后服此药一料后,吐出长约8厘米的条索状烂肉,能进食。又经一段治疗后,身体恢复健康,于1969年拍片复查,食道边缘清晰光滑,管壁增厚,现患者已投入四化建设。
九、主治:膈噎。
方名:夺命丹。
处方:裘一个,麝香0.3克,孩儿茶0.6克,金丝黄矾0.9克,朱砂(春0.6克,夏1.2克,秋1.3克,冬2.4克)。
制法与服法:裘乃土糖裘,即蜣螂所滚之弹丸,粪土之下皆有,用弹中有白虫者如指大与蛴螬一样,将弹丸破一点,盖住火煅为大黄色存性,不要烧焦了。入前药并弹为未,烧酒调,空腹口服,如觉饥,用大小米煮粥渐渐少进,一日二三次,不可多吃,一日徐徐进一碗半足矣。
疗效:一二服即效。
注意事项:慎不可多服,多则病复不可治矣。忌生冷酱炒,厚味葱蒜,酒面炙煿等物。
十、主治:噎食。
处方:活蝎虎一个入烧酒内,浸七日,将酒炖热,去蝎虎只饮酒即可。
十一、主治:十膈五噎,腹内久积,气缺伤力,呕吐,臌胀。
方名:七伤通气散。
处方:牙皂(火煅)60克,大黄(面包烧熟)60克,硇砂8克,巴豆18克,当归7.5克。
制法:上为末。
服法:每服0.3克或0.6克,量人大小虚实用之,引用好酒1口调服;不饮酒者,滚白水亦可。
注意事项:此药服之,不吐则泻,不泻则吐。
十二、主治:膈噎。
方名:滑肠膏
处方:新取威灵仙120克、(捣汁,四、五月开花佳),生姜120(捣汁),麻油60克、白砂糖120克,(煎服抺去上沬)。
制法与服法:四味,同入银石器内搅匀,慢火煎,煎成后,时时以箸挑食之,一料不愈再一料决效。
十三、主治:膈噎不下食及翻胃等症。
方名:大力夺命丸
处方:杵头糠、牛转草250克,糯米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取黄母牛口中涎沫为丸,如龙眼大。
服法:入锅中,慢火煮熟食之。加沙糖60克~90克入内丸尤佳。
冯济相提示:
1、杵头糠,又称米皮糠、细糠、谷白皮。
2、牛转草,意思是齝草。即是牛反刍出来的草。
十四、主治:噎膈久不纳谷者。
处方:隔年炊饭干不拘多少。(冯济相注:即:锅焦)
制法与服法:以急流顺水煎煮糜烂,取浓汁时时与之。待能食后,以调脾进食,生血顺气之药调治而安。
疗效:
1、苏溪金贤九里,年五十三,夏秋间得噎症。胃脘痛,食不下或食后良久复出,大便燥结,人黑瘦殊甚,求于治,诊其脉,右手关前弦滑而洪,关后略沉小,左关三部俱沉弦,尺带芤。予曰:此中气不足,木来侮土,上焦湿热郁结成痰,下焦血少,故大便燥结,阴火上冲吸门,故食不下。用四物(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以生血,用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补气。用二陈(半夏、陈皮)以祛痰,三合成剂,或服丹溪坠痰丸。半年,服药百余,病全安。
2、梅林骆氏妇,予妻婶也,年四十九,身材略瘦小,勤于女工,得膈噎症半年矣,饮食绝不进,而大便结燥不行者十数日,小腹隐隐然疼痛,求予治。诊之,六脉皆沉伏。予以生桃仁七个令细嚼,杵生韭汁一盏送下。片时许,病者云:胸中略见宽舒。以四物汤18克,加栝蒌仁3克,桃仁泥1.5克,酒蒸大黄3克、酒红花0.3克,煎成正药一盏,取新温羊乳汁一盏,合而服之。半日后,下宿粪若干。明日腹中痛渐止,渐可进稀粥而少安。后以四物汤出入加减,合羊乳汁,服五、六十帖而安。
十五、主治:呃逆。
处方:胡椒10个,桔梗3条,芭叶3张。
服法:杮蒂为引水煎服。
十六、主治:吐逆,小便不利。
处方:藿香平胃散加五苓散。
服法:姜,枣为引水煎服。
疗效:立效。
摘录祖传秘方大全第18页。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