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乳痨
(2024-06-27 08:32:16)
标签:
颈瘿乳房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9.11乳痨
乳痨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房结核。
乳痨之名出《外科理例》:“乳内肿块如鸡子大,劳则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药不应,此乳劳证也。”
乳痨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继发于肺痨、瘰疬之后,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疾病。
依据
1、常发生在20~40岁已婚素体虚弱的妇女,多有肺痨等痨病史。
2、发病缓慢,乳房偏上方有一个或数个结块,皮色不变,推之可移。
3、化脓时结块增大,与表皮粘连,色转暗红,有轻微波动感,轻度触痛。
4、溃后脓出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可形成漏管,愈合缓慢,有时可串延胸胁、腋下。
5、病久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状。
6、血沉增快,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必要时做病理组织活检。
辩证论治
一、气郁痰凝证:乳中一个或数个结块形如梅李,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皮色不变,隐隐作痛,情志忧郁,胸胁胀闷,舌苔薄白,脉弦滑。疏肝解郁、化痰散结。789、清肝解郁汤
加夏枯草、贝母、牡蛎等。
二、阴虚痰热证:多见于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红苔黄,脉细数。清热滋阴化痰。452、青蒿鳖甲汤
加柴胡、法夏、牡蛎、知母等。
其他治疗
1、敷贴疗法:初起用 366、阳和解凝膏 掺 629、桂麝散敷贴患处。
2、引流疗法:溃后先用 28、八二丹药纱条引流,后用 257、生肌散 药纱条引流。
3、药线疗法:形成漏管时宜先用 270、白降丹或371、红升丹 药线插入。
4、切开疗法:成脓脓肿时宜切开排脓,脓腔可用链霉素冲洗。
5、抗唠治疗:宜使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并按疗程用药。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