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6鼓胀

(2024-05-14 09:10:19)
标签:

肝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6.6鼓胀

鼓胀又名膨胀、单腹胀。鼓胀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肝硬变腹水,腹内癌肿、结核等所致之腹水亦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由于本病多继发于肝癥、肝癌等病之晚期,且正虚邪实,治疗棘手,易致6.8肝厥,故预后多不良。
《素问·腹中论》曰:“有病心腹满,且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灵枢.水胀》曰:“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胀肤等也;色苍黄,腹筋起。”
鼓胀是因肝病或蛊虫病日久,或长期饮酒,或腹内有癥积、痨、癌等病,阻碍气血水液运行,水积于腹。以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显露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依据
1、一般起病多缓,病程较长。有肝积、晚期蛊虫病、癌病、痨病等原发病存在。
2、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
3、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最大腹围在脐孔线。
4、常伴乏力,纳呆,尿少,浮肿,出血倾向等。可见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
5、腹腔穿刺可抽到腹水。腹水一般为淡黄漏出液、比重低;若系癌、痨所致者,可为血性腹水,多属渗出液。
6、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肘伺可延长。
7、腹部B超或CT检查:可见腹腔内大量积液,肝脏缩小,脾脏增大及门脉增宽。X线食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现象。

辩证论治
一、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舒,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行气化湿。651、柴胡疏肝散  合 222、平胃散   加减。
二、肝郁脾虚证:腹部胀满,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显露,神疲乏力,食少倦怠,面黄口苦,便溏,苔白,脉弦弱。疏肝健脾。640、柴芍六君子汤  加减。
三、湿热蕴脾证: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垢,两目、皮肤发黄,舌红,苔黄或灰黑,脉弦滑或数。清热化湿行滞。150、中满分消丸  加减。
四、寒湿困脾证:腹大胀满,腹皮绷急,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精神困倦,畏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温中健脾化湿。502、实脾饮 加减。
五、脾虚营亏证:腹大胀满,面色萎黄,腹皮青筋显露,心悸健忘,食少体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健脾益气.230、归脾汤  加减。
六、肝脾血瘀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疏肝理气、祛瘀软坚。961、鳖甲煎丸 加减。
七、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形如蛙状,朝轻暮重,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乏力,畏冷肢凉,或下肢浮肿,食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沉无力。温补脾肾、化气行水。590、济生肾气丸  加减。
八、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急,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唇紫口燥,心烦失眠,颧红潮热,牙龈出血,鼻衄时作,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或光剥,脉弦细数。滋补肝肾、祛瘀软坚。379、麦味地黄丸加鳖甲、生牡蛎、阿胶等。

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选肝俞、脾俞、中封,平补平泻法。
2、耳针疗法:选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
3、发泡疗法,白芥子30克、公丁香10克、肉桂10克、白胡椒30克,共为细末,取适量药粉,用醋调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阙穴,上用塑料薄膜,纱布固定。
4、发泡疗法,甘遂、砂仁研细末,大蒜头打烂,加水调糊,敷在脐中,用带束好,可使小便增加。
5、新鲜猪胆汁100毫升(4个)、绿豆粉500克,混合搅拌制成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1日3次,服完为止。
6、败酱草干根20克,水煎服,1剂/日,2次分服。
7、鸡骨草30克,丹参15克,水煎服,1剂/日。
8、二丑6克,大黄2克、琥珀1克,共为末,每晨空腹4-6克。
9、饮食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限制水、盐摄入。忌酒,避免进食粗糙食物。臥床休息。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6.5肝积
后一篇:6.7肝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