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肝痨
(2024-05-12 09:34:15)
标签:
肝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6.2肝痨
肝痨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肝结核。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候》曰:“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肝痨之名则见于《慎柔五书》
。
肝痨是因痨虫侵及肝脏,阻碍疏泄,耗吸营养,蚀耗肝阴。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肝痨是因痨虫侵及肝脏,阻碍疏泄,耗吸营养,蚀耗肝阴。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依据
1、大多起病缓慢。青壮年居多,女略多于男。一般有肺痨等痨病史。
2、有潮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痨病共有表现。
3、肝脏局部症状缺乏特异性,一般以右胁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多为隐痛,亦可为剧痛,可向右肩及腹部放射。
4、肝脏肿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有压痛,或可触及结节,或有脾肿大。
5、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恒定,缺乏特异性。血常规检查常见贫血,淋巴细胞偏高。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约半数病人有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增高。
辩证论治
一、肝肾阴虚证:右胁痛,肝肿大,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烦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肝肾、清热抗痨。472、知柏地黄汤加百部、银柴胡、白薇等。
二、热毒瘀肝证:右胁痛,右胁下痞块,局部压痛,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清肝泻火、化瘀解毒。647、柴胡清肝汤
加地鳖虫、旋覆花等。
三、肝瘀痰结证:右胁刺痛,右胁下肿块,推之不移,局部压痛,肌肉消瘦,食纳减少,时有寒热,舌紫有瘀斑,脉涩。化瘀祛痰、软坚散结。961、鳖甲煎丸
加减。
其他治疗
(暂缺小资料)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