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蒿(四季菜)

标签:
理气活血 |
分类: 本草 |
概述
白苞蒿在一九七二年六月编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三集第三百八十七页。称《四季菜(白鹤草)》
白苞蒿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无毛。茎直立,高80—150厘米。下部叶花时凋落,中部叶有柄与假托叶,上部叶无柄,叶片羽状分裂至羽状深裂,裂片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锯齿深或浅;两面光滑无毛。头状花序黄白色,直径约2毫米,密集成穗状,而构成大型圆锥花丛;总苞片薄膜质,3—4层,最外层较短,卵形,内层椭圆形;花托裸、平或微凸;两性花发育。瘦果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9—12月。
药品简述
药名:白苞蒿。
汉语拼音:
英文名:Ghostplant sagebrus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拉丁文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功效分类: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鸭脚艾、白苞蒿、秦州菴闾子、鸡甜菜、四季菜、白花蒿、广东刘寄奴、甜菜子、野芹菜、白花艾、鸭脚菜、珍珠菊、土三七、肺痨草、野红芹菜、白米蒿、红姨妈菜。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
功能:理气活血,调经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慢性肝炎,肝硬化,水肿,带下病,瘾疹,腹胀,疝气,血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生态环境:海拔3000米附近地区;多生于林下、林缘、灌丛边缘、山谷等湿润或略为干燥地区。为亚洲亚热带与热带地区较为广布的种。
资源分布: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采收储藏:6-11月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炮制方法:
用药禁忌
化学成分
鸭脚艾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含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硫、愈创木薁(S-gua-iazulene),7-甲氧基香豆精(7-methoxycoumarin)即脱肠草素(her-niarin),气相色谱检出α-蒎烯(α-pinene),β-蒎酸(palmitic acid)。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羟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即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eone)。从花和叶中分得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
药理作用
1、护肝作用:鸭脚艾水煎液及乙醚提取物以相当于生药120g-kg给予,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活性成分集中于乙醚提取物部分。从乙醚部分分得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明显护肝作用。伴形花内酯则无护肝作用。鸭脚艾浸膏60g/kg,显着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重量也减轻。当剂量达到90g/kg、120g/kg时,其治疗作用更显着。电镜观察,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形太结构为化程度减轻,脂肪滴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趋向正常[2]。鸭脚艾水煎剂对2-萘异硫氰酸脂造成的小鼠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
化学成分
鸭脚艾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含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硫、愈创木薁(S-gua-iazulene),7-甲氧基香豆精(7-methoxycoumarin)即脱肠草素(her-niarin),气相色谱检出α-蒎烯(α-pinene),β-蒎酸(palmitic acid)。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羟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即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eone)。从花和叶中分得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
药理作用
1、护肝作用:鸭脚艾水煎液及乙醚提取物以相当于生药120g-kg给予,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活性成分集中于乙醚提取物部分。从乙醚部分分得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明显护肝作用。伴形花内酯则无护肝作用。鸭脚艾浸膏60g/kg,显着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重量也减轻。当剂量达到90g/kg、120g/kg时,其治疗作用更显着。电镜观察,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形太结构为化程度减轻,脂肪滴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趋向正常[2]。鸭脚艾水煎剂对2-萘异硫氰酸脂造成的小鼠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
2、平喘作用:鸭脚艾挥发油2.56×10-3g/kg可使组胺致痉的豚鼠离体气管肌显着松弛。挥发油0.2g/kg口服,显着延长组胺所致豚鼠的抽搐潜伏期,翻倒数也减少,该作用优于同剂量的氨茶碱。挥发油7.74×10-2g/kg,即可显着增加小鼠离体肺的灌流量。挥发油0.5g/kg腹腔注射,明显抑制卵蛋白被动致敏豚鼠皮肤反应(PCA)。可见,鸭脚艾可直接扩张痉挛状态翅支气管平滑肥,对抗组胺,影响变态反应,从而发挥平喘作用。
3、毒性:鸭脚艾浸膏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156.6g/kg。鸭脚艾20g/kg连续给大鼠口服3个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病量改变。挥发油给小鼠腔注射的LD50为750±30mg/kg分别给家兔灌胃,连续4星期,各脏器切片镜检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常用选方
1、治肺热咳嗽:生鸡甜菜二两,薄荷二钱,水豆腐四两,白糖二两。炖服。(《陆川本草》)
2、治跌打积瘀:鲜鸭脚菜半斤,鲜水泽兰四两。共捣烂,用酒炒热,取汁二两服;渣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3、治跌打黑肿:生鸭脚菜二两,生韭菜一两。共捣烂,用酒炒熟,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4、治大小便出血:鸭脚菜、旱莲草、狗肝菜各二两,车前草一两。捣烂,加二流米水三两取汁,冲白糖服,每口服一次,连服两三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5、治闭经或经前腹痛:鲜鸭脚艾一至二两。酒水煎,调红糖服。
6、治产后积瘀腹痛或伴有寒热、肢节酸痛:鸭脚艾一两。水煎,调红糖服。
7、治白带:鲜鸭脚艾一至二两。水煎服。
8、治阴疽肿痛:鲜鸭脚艾二至三两,酒水煎服;渣捣烂外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岭南采药录》:"活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金疮出血。治汤火伤,心气痛,水胀,大小便血。"
2、《陆川本草》:"清肺止咳。治肺炎咳嗽,气喘。"
3、《南宁市药物志》:"治跌打接骨,疮疡。"
4、《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皮肤溃疡,汤火伤,头风痛。"
5、《中国药学大辞典》:主治脚气疝气。
民族医学
【苗药】刘寄奴:根、嫩叶、全草用于血崩,筋断,牛皮癣,产后流血,四肢,浮肿,产后恶露未尽,月经不调,不孕,跌打肿痛《桂药编》。
【侗药】马少Mal Saol:花治内痔。
【壮药】刘寄奴,法策:功用同苗族《桂药编》。
【仫佬药】妈丁介:功用同苗族《桂药编》。
成分性质
含挥发油,成分有黄酮苷、酚类,还含氨基酸及香豆素等物质。
说明
全草入药,广东、广西民间作“刘寄奴”(奇蒿)的代用品,有清热、解毒、止咳、消炎、活血、散瘀、通经等作用,用于治肝、肾疾病,近年也用于治血丝虫病。
相关文章
茵陈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me.html
蛔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9k8.html
青蒿(黄花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jv.html
藁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mqq.html
牡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nd1.html
刘寄奴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2f1.html
野茼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egt.html
茼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x46.html
野艾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ews.html
白苞蒿(四季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ew5.html
茵陈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me.html
蛔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9k8.html
青蒿(黄花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jv.html
藁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mqq.html
牡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nd1.html
刘寄奴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2f1.html
野茼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egt.html
茼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x46.html
野艾蒿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ews.html
白苞蒿(四季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ew5.html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三集目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g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