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叶茴芹

标签:
解毒消肿 |
分类: 本草 |
概述
异叶茴芹在一九七零年五月编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二集第一百四十页。称:《苦爹菜》。
异叶茴芹多年生草本,高40-130厘米,全体有短柔毛。根纤细。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通常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片卵形,长4-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侧裂片基部偏斜,边缘有圆齿;茎上部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有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2-4,被毛,条形,伞辐6-12个;小苞片3-8个,条形;萼齿不显;花瓣白色,卵形,先端内折,背面有糙毛;雄蕊5枚,子房耳位,被毛,花柱2。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有果棱,每槽中有油管2-3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异叶茴芹多年生草本,高40-130厘米,全体有短柔毛。根纤细。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通常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片卵形,长4-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侧裂片基部偏斜,边缘有圆齿;茎上部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有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2-4,被毛,条形,伞辐6-12个;小苞片3-8个,条形;萼齿不显;花瓣白色,卵形,先端内折,背面有糙毛;雄蕊5枚,子房耳位,被毛,花柱2。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有果棱,每槽中有油管2-3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种与杏叶茴芹 P. candolleana Wight et Arn.
相近,但通常为须根,基生叶多为三出分裂,纸质,小总苞片短于花柄。而杏叶茴芹的根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基生叶通常不分裂,近革质,小总苞片等于或长于花柄。
药品简述
药名:异叶茴芹
汉语拼音: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种拉丁文名: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科拉丁名:Umbelliferae
功效分类:
科属分类:伞形科,茴芹属。
别名:八月白、鹅脚板、苦爹菜、百路通。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
功能:健胃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偏头痛、腹痛、痢疾、肠炎、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瘰疬、肋腺炎、肺脓疡、蛇虫咬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3300米的山坡草丛中、沟边或林下。
资源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广东、台湾、越南、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尼泊尔、日本。
药材基源:全草或根
采收储藏:
炮制方法:
用药禁忌
繁殖方式:种子
习 性:荫生
营养与功能成分
每100克苦爹菜可食部分中含胡萝卜索617毫克,维生素C72毫克,维生素B:0.57毫克。全草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亚油酸、吉马烯D、姜烯、Z,E-a法内散、p-红没药烯、反-p-法内散等,它们占挥发油的66.8%。
食用方法
食用部位为苦爹菜植物的嫩苗或嫩茎叶。常见以苦爹菜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及其食疗作用如下:
芝麻苦爹菜:苦爹菜嫩苗叶300克,芝麻25克,香油、精盐、味精、大蒜各适量。
将苦爹菜择洗干净,在加盐的沸水中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洗2遍,捞出轻轻挤出水分,切成3厘米长的段;芝麻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炒香;大蒜去皮拍碎,加入精盐、味精,共捣为蒜泥。将苦爹菜放入盘中,加入蒜泥、香油、熟芝麻,调拌均匀,即可食用。
特点:清香嫩辣,清口开胃。
文献论述
1、《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3、《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4、《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
1、《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3、《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4、《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
民族药用
【侗药】骂少灵,Mal saop
lees:全草主治宾耿涸(水蛊病),更巴烈(羊痉证)《侗医学》。全草及根(鹅脚板):辛、微苦,温。祛风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痢疾,黄疸;外用。
相关文章
异叶茴芹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4oc.html
鹅脚板(羊膻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9s0.html
防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iud.html
杏叶防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cnu.html
委陵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qa.html
三叶委陵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dji.html
翻白草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16.html
蛇莓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0b.html
蛇含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jwh.html
相关文章
异叶茴芹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4oc.html
鹅脚板(羊膻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9s0.html
防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iud.html
杏叶防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cnu.html
委陵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qa.html
三叶委陵菜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dji.html
翻白草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16.html
蛇莓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ux0b.html
蛇含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jwh.html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二集目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gnt.html

学名:
中名:
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