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参(附参叶)

标签:
补益药补阴药珠子参吡喃皂甙 |
分类: 本草 |
概述
球子参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
药品简述
药品简述
药名:珠子参
汉语拼音:zhu
英文名: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donopsis
别名:鸡腰参、大金线吊葫芦、珠儿参、白地瓜、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鸡头七、野田七、蜈蚣七、七叶子、大竹根七。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肺经、胃经。
功能:补肺止咳;止血;生肌。
主治:肺虚咳嗽;外用力出血;刀伤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300m的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珠子的根。
采收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用药禁忌
化学成份
药理作用
2、延缓衰老作用:竹节参总皂甙323μg/ml时,对正常大鼠肺匀浆自发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g/ml能抑制Fe2
3、降血糖作用:竹节人参所含齐墩果烷系皂甙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4、毒性:竹节人参40g(生药)/kg灌胃,小鼠出现短时安静,活动减少,食欲略减。
5、国内对珠子参药理研究比较缓慢,只是近几年才对珠子参总皂甙研究有报道,对珠子参单体皂甙药理研究较少根据云南产珠子参根茎总甙对小鼠的作用表明:珠子参总甙有与人参皂甙类型的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血中碳廓清率和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并且毒性低,刺激性及溶血作用均很弱。研究川产珠子参根茎总甙对白细胞介素(Ⅱ)(IL一Ⅱ)的作用表明:珠子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免疫作用却不明显。从药理作用看出,川产珠子参与云南产珠子参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云南产珠子参似较川产珠子参的人参皂甙含量高,尚待进一步研究。药理实验还表明:珠子参具有抗心率不齐作用。
文献论述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肺虚。治肺虚咳嗽。
生药材鉴别
本品略呈扁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菱角形,偶呈连珠状,直径0.5~2.8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及皱纹,偶有圆形凹陷的茎痕,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苦、微甘,嚼之刺喉。蒸(煮)者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稍窄,有分泌道,呈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2~500μm,周围分泌细胞5~18个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泡过夜,热浸10分钟,立即滤过。取具塞试管两支,各加入滤液1ml
2、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醇5ml
3、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
附参叶
参叶系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干燥带嫩茎的叶。茎细干瘪,有纵沟纹,质脆易断,有的断面中空,叶呈掌状复叶,小叶大多五枚,卵形或倒卵形,灰绿色,质薄易碎。
性味:苦,微甘,寒。
功能:生津,解渴。
主治:虚热口渴,清酒毒。
相关文章
北沙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t.html
南沙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u.html
珠子参(附参叶)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v.html
太子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4qa.html
明党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4py.html
党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4pw.html
人参芦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4pv.html
人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4pu.html
土人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5oq.html
土人参叶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u5ov.html
补阴常用药物网址
北沙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t.html
南沙参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u.html
珠子参(附参叶)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gv.html
银耳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ik.html
玄精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k5.html
枸骨叶(附:枸骨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k6.html
天门冬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us.html
麦门冬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uz.html
石斛(铁皮枫斗)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1tazx.html
玉竹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67u.html
百合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vi.html
哈蟆油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y9.html
枸杞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ym.html
女贞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8.html
旱莲草(鳢肠)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9.html
龟甲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a.html
鳖甲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b.html
燕窝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c.html
黑芝麻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h.html
楮实(楮实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v5zo.html
补阴药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bebce0102wp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