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聊得来
(2015-09-04 16:27:44)
标签:
情感onehouryounger一时私心聊得来 |
分类: 闲情 |
作为坐在办公室里我的邻桌的Y先生是个心肠很好、很温柔的双鱼男。在进了新公司以来,一直都有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到我不少提点,我们两人经常很没节操地在办公室内因为某个点笑得很没样子,偶尔一个小小的创意上的合拍也会让我们觉得彼此很合拍,所以对我来说,遇到这样的同事,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也有幸运的事儿。因为知道他也有关注我们的这个微信公众号,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Y先生,谢谢你!
为什么会提到Y先生,那是因为我今天想要谈谈关于两个人“聊得来”的问题。我们通常会判定两个人能否相处顺利的关键在于会不会冷场——也就是能不能聊得来。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表面上看上去是个和谁都聊得来的个性,但是要是接触久了,就会发现能真正聊得来的事实上并不多。
归根到底,“聊得来”这样的情况是建立在非常复杂也很繁复的基础上,两个人需要有一定的熟悉度、相同的三观、甚至有部分相同的兴趣爱好,这样两个人呆在一起时才会有无穷尽的话题可以聊起,也不会因为某个point对方无法get到而觉得尴尬;进一步的话,在“聊得来”的基础上就是“哪怕不说话也会自由自在”的气氛。
两个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却能够自得其乐且安心地干着每个人自己喜欢的事儿,是一件很融洽的事儿。因为知晓彼此都在这个空间里,能够不受干扰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对对方不会因为“无话可说”时产生的尴尬,是将对方已经容纳到了自己的范畴内。在大学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当时的好友C小姐两个人蹲在她的寝室里,她看摇滚MV,我就坐在边上看书。——我还记得当时那本书是出自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现在的话,是我和Foggy会隔着一个小时的时差,打着语音电话,在电话两端彼此交流着对于某件事的看法,偶尔不开口说话时也不会觉得尴尬,因为时间久了我几乎大概都能知道这个时候她在干什么,比如收拾房间、查看微博。这种心领神会的感觉,让我得意过很长时间。
这是两个用来评判双方关系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之前有看到过一篇关于相亲结婚的文章,大意是说究竟是剩女犹豫着是否要因为相亲结婚,哪怕双方其实并不是聊得来。在看到这一个现象时其实我们不妨来想象下这样的场景:你要将剩下的五十年陪伴在一个无话可谈的人身边,会不会觉得很寂寞呢?
可难免也会遇上一些尴尬的时候,比如在我因为某些事情心烦意乱时,某位朋友也许只是好心地想要了解发生了什么,可是因为对于这件事情的把控能力我知道自己能够解决,所以会以一句轻描淡写的“没什么”就一笔带过,但也许对方会认为我并没有将TA放置到一个朋友该有的位置,会心生不平,甚至怨恨,而这恰恰正是误会的开始。
人类是非常奇怪的生物,会生气、会计较、会欢喜。曾有人说,越长大,我们身边的朋友越少,个中的原因除了我们越来越忙无法再去维持某段关系,更重要的是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已经不想将就、也不想敷衍,所以你知道时间会帮你筛选朋友,帮你留下最重要的那些人。
世间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恰恰是充满暖意的附和。活到一定的岁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渐渐就会变得这样看问题了。
年岁渐增即是逐渐丧失各种东西的过程,也是同时不断积累各种东西的过程,孰轻孰重也会都会影响人生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