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股大批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22-04-30 17:32:50
标签: 股票

截至4月30日止,ST的年报全部收官。根据退市的有关规定,目前已经确定的退市公司有近40几只,估计后面还有问询的,还会增加。80%想保住,但都没保住,没办法,今年的退市证监会交易所审核特别特别严苛。大批量的退市可以说是中国证券史以来首次最大规模的。面对这么多的退市公司,持有退市股票的股民真是心急如焚,六神无主,从原来买入几块钱到一块多钱,至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板,马上会跌到两三毛左右,平均算的话,要亏损90%左右,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啊!

接下来,股民应该怎样应对 自己持有的退市股呢?

1新亿   2济堂   3拉夏   4中新   5东电   6长动   7艾格   8华讯   9腾邦   10众应 11数知   12聚龙   13网力   14明科   15易见   16罗顿   17金泰   18绿庭   19中房 20德奥   21游久   22圣莱   23海医   24中天   25西水   26绿景   27丹邦   28宝德 29环球   30海创   31当代   32金刚   33新光   34昌鱼   35 东海   36晨鑫   37厦华 38德威   39猛狮   40天首   41科林   42邦讯。

首先,应该搞清楚的是,股票虽然说退市了并不是代表股票没了,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只是公司换了一个交易场所,改为去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的老三板挂牌交易。

根据昨晚正式出台的《退市指导》意见,退市公司的股票退市后,须确保45个交易日去老三板挂牌交易,注意,这一次是带有强制性的,不像以前的公司,退市后可以停留很长的时间赖着不去挂牌。

其次,已经取得主板退市整理期购买权限的,可以在整理期加倍购买退市的股票以摊低成本(这点非常重要),最好分散多购买几支,以防意外,海润光伏破产清算毕竟小概率事件,老三板十几年史上100多股票只出现过一次。记住,取得权限了(平均20个交易日50万市值),可以买,但1日1户不得超过50万股。

再次,老三板挂牌前记得注意公告及时确权并开通老三板(重新开户),挂牌后,一般会有一波可观的涨幅,切记不可贪涨,差不多可暂时卖出,待高位回落后择机介入等待破产重整。具体操作,我微博中以前多篇文章均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A附:《退市指导意见》重点:

        证监会昨日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退市公司监管,形成“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退市数量大量增加,需优化退市监管工作

       2001 年退市制度实施之初,中国证券业协会建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始为已从交易所退市的公司(简称退市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2013年以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逐步形成主办券商督导、股票分类转让等退市公司挂牌交易和持续监管制度,实践中运行较为平稳。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退市情形更加健全,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公司数量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退市板块挂牌退市公司数量已由2013年的45家增长到83家。

        证监会表示,随着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退市公司监管压力逐步增大,部分制度安排已无法适应当前新的监管形势,实践中一些问题逐步凸显:一是退市程序衔接不畅,公司从交易所摘牌后到退市板块挂牌耗时较长;二是部分监管要求脱离实际,与退市公司生产经营现状不匹配,监管针对性不强;三是风险防范与处置机制有待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注册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保障常态化退市的顺利实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依托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退市板块承接退市公司,优化退市公司监管工作,维护稳定、良性的市场环境。

  强化退市公司监管适应性指导意见》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按照“顺畅衔接、适度监管、防范风险、形成合力”的原则,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堵点、风险点进行优化完善,推动形成 一套适合退市公司特点、符合退市板块功能定位的制度安排。

  一是切实发挥退市板块制度功能。退市板块及退市公司 监管是退市制度全链条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顺畅衔接程序,更好发挥承载退市公司、妥善防控风险的功能,确保 退市制度平稳实施;另一方面要落实《证券法》要求,为退市公司提供基础转让服务,保障投资者交易权,支持优质退市公司规范发展。

  二是强化退市公司监管适应性。退市公司经营和规范水平普遍不高,存在良莠不齐、差异较大的特点,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实施分类监管,匹配适度和差异化的监管要求,确保监管制度可执行、见实效。同时退市公司监管也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强化各方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促进风险收敛和逐步出清。防范市场风险是退市板块和退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功能,要强化底线思维,夯实市场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一方面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防止风险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扩散;另一方面引导质地较差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退出市场,促进风险彻底出清。

  六方面内容明确,优化持续监管制度指导意见》包括基本原则、退市衔接程序、持续监管 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监管体制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六方面:

  第一,明确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退市制度各环节衔接,突出退市板块市场功能定位。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实施分类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推动退市公司规范发展。三是坚持风险导向,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四是坚持协同配合,形成各方合力,提高整体监管效能。

  第二,强化退市程序衔接。一是畅通交易所退出机制,优化主办券商承接安排,完善激励机制,压实保荐机构责任,推动退市公司平稳、顺畅退出交易所市场。二是简化确权登记程序,精简办理材料,加强数据共享,推动线上办理,降低市场主体负担。三是优化退市板块挂牌流程,在主办券商协助退市公司办理挂牌手续的基础上,退市公司直接按照全国股转公司的规定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同时明确过渡期间信息披露衔接安排,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第三,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一是建立与退市公司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安排,尊重公司自治,平衡企业规范成本。二是结合退市公司经营现状和规范水平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提升监管适应性;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发行融资、重大资产重组,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申请重新上市或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

  第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设置与退市公司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投资者准入要求,强化投资者教育和投资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理性买卖退市公司股票。二是稳步推动市场风险出清,引导质地较差的退市公司通过破产清算等市场化方式退出退市板块。

  第五,完善退市公司监管体制。一是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落实派出机构属地监管,突出交易场所主体责任,强化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形成退市公司监管合力。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风险事项,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配合做好纠纷处置和维稳工作。

  第六,《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指导意见》适用于从沪深交易所各板块退市的公司,以及从北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后直接转入退市板块的公司。在退市板块挂牌的STAQ、NET系统公司的日常监管安排,参照《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