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是怎样形成的

标签:
健康性健康性欲科普性教育 |
分类: 性健康 |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whisper/info/75b1a469-e223-4531-9aee-f9510c6a7f51
http://s7/mw690/004m3YrNzy6OA4GsMtg16&690
首先要明确的是何谓性欲?从科学角度来看,性欲的定义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人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同义词来描述它:性冲动、力比多、性兴趣、淫欲、性欲望、性骚动、情欲等等。翻开大型工具书《辞海》(1979年版)竟无“性欲”一词,在“性”的栏目下也避而不谈其重要的含义——“食,色,性也”中“色”的问题,当然也就不会收入性交、性爱、性行为、性功能、性功能障碍、性治疗、性健康、性保健等一系列辞目了。幸好,在“情欲”辞目下我们找到这样几个字“人之欲念,如男女之爱。”为了更好阐述这一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把性欲看作是对理想伴侣的向往或对异性献殷勤作出的反应?或者把它看作是主动开始进行肉体接触和进行性刺激的欲望或动力?也就是说所谓的对性爱或性行为的渴望程度?或对性的“接受性”?
可以说性欲是男性或女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往满足机体性需要的一种本能冲动,是性的激发和准备状态,是情欲意图和感觉造成的性欲望或驱动力。一般人常常把性欲和急切要求释放的性紧张混为一谈,在这个范畴上说,女性在排卵期或月经前期的盆腔充血与雌性动情期是一回事。人们早就明白性欲可以规律性地和恒定地降低生殖器动情期的兴奋阈值,性欲可以鼓动伴侣、自己性幻想或手淫时寻求性感刺激。那么性欲是何时和如何形成的呢?
性欲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从婴儿时期就已存在。众所周知,人的性别是由性腺性别、遗传性别、激素性别、心理性别、表现性别、社会性别等种种因素所控制的,而性别鉴定的错误,特别是在出生后头两年内造成的错误将是极难改变的,这就说明一个人的性欲、性心理、性功能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的影响,这充分说明性行为是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能对一个人的性欲和性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影响的印记是不容易改变的。
人们仍然不十分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性欲的相对影响究竟如何,每个人的遗传性性欲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但这一因素与其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所受的心理和社会影响的作用相比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性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人格的一部分,建立在一个人从出生直至青春期心理发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特定印记的基础上,当然青春期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仍然起一定的作用。性欲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尚不能完全领略的复杂的人格化过程,这也就是性心理成熟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性发育线。人们在成年之后出现性问题时,往往可以从其性发育过程中寻找出一定的影响,越是早期的影响其危害越大,想要纠正其性问题的难度也就越大。
相反,越是接近成年时的影响,其危害越小,想要纠正其性问题的难度也就较小。所以我们始终强调性教育的早期化,从婴幼儿就要抓起,并贯穿人的一生,因为成年后的不同时期也随时需要接受具有年龄针对性的指导。儿童期前的性教育主要是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儿童期乃至青春期的性教育需要父母的继续的言传身教,也需要学校里安排更为科学的、有益的课程,学校的性教育逐渐成为主渠道,因为不可能指望每位父母亲都能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的性知识。需要强调的是性教育并非性技巧的教育,很多人对此产生误解,并因此而反对性教育,结果使下一代的性心理健康发育造成无可挽回的或难以弥补的影响。
总之,性欲是一个包含有多层次含义的概念,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在性发育过程中尽早开始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使性教育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现代正常的性爱形式和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按老框框来衡量现代人的生活。性欲实际上意味着灵与肉的结合,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真挚与温柔的情爱,另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肉感的、令人心荡神移的欲念。它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肉体的快感和精神的满足,它是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基础。
比如择偶的唯一标准就是感觉到和对方在一起时十分快活。性欲的强大力量将使性爱成为炽热的、永恒的感情源泉,而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性欲的激发和满足。有时性欲低下是完全正常的表现,如买卖婚姻中硬把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卖给一个又呆又傻的丑汉时,怎么能指望姑娘会对她的“夫君”产生强烈性欲呢?“不起兴”就是正常表现。反过来说,这位呆傻的“夫君”却可能表现出疯狂的性要求,甚至达到不避亲疏、不分昼夜的亢进状态,这又怎么能说他的性欲是“正常”的呢?
在包括性亲昵行为在内的伴侣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各方都会体验到程度不等的性欲。渴求亲昵、拥抱、爱抚,乃至性交的欲望可以单独经历,也可以有先后顺序的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男女双方很少在同一时间具有同样的兴趣,这需要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沟通达到协调一致,受双方性欲或性驱动力的个体差异的影响,而这种个体差异的来源往往与他们在性发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种种印记有关,明白了这些,男女双方在协调他们的性关系时就有了相互理解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作者:马晓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