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梅二十首并序(原创)

(2025-07-21 16:59:26)
标签:

365

分类:
咏梅二十首并序

古今君子多以梅为标为本。梅者,天下至美之物。余爱梅华,不唯其艳丽之容、芬芳之气,尤爱其傲霜斗雪之骨,凌寒独开之志。当万物凋零之季,梅挺身而出,含苞待放。寒风凛冽,冰雪交加,梅则傲然挺立,花满枝头。其形也,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其神也,坚韧不拔,高洁自守。梅之曲者,乃天然生成,非人力所能及也。其曲而不折,柔中带刚,更显风骨之奇。而直者,挺拔向上,直指云霄,寓含不屈不挠之意。梅之瘦者,枝干苍劲,花朵稀疏,给人以清雅脱俗之感。
梅花有五瓣之分,其香清幽淡雅,能提神醒脑、净化心灵。是以文人墨客皆以梅为题吟诗作画、抒发情怀。其品德高洁,意志坚强。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不争春光秋色,唯愿奉献自己的美丽与芬芳于人间。此乃真正君子之风范。

咏梅二十首

(一)五律.早梅
万木经霜落,一枝含雪开。
幽香入云水,冷艳绝尘埃。
驿路歌今古,溪桥人去来。
应知远风月,犹记会亭台。

(二)五律.红梅
春风暗香动,微步醉颜娇。
影拂侵霞染,枝横映火烧。
孤山傲霜雪,庾岭接云霄。
打卡吟佳绝,人花晕似潮。

(三)五律.白梅
抱素清高志,冰心一片香。
无瑕长隔世,有梦莫相忘。
笑我人将醉,怜伊夜未央。
贞晖溪映雪,花落寄他乡。

(四)五律.绿萼梅
绿萼多幽绝,异香梅格高。
洗妆迎晓色,凝翠立寒涛。
行处寻诗史,何无入楚骚。
依依归去晚,忆写醉挥毫。

(五)五律.墨梅
洗砚池头树,著花沾墨痕。
寒香逐风雨,爽气满乾坤。
冬暖虬枝雪,年深铁干根。
为君赋清晓,奈尔已黄昏。

(六)五律.腊梅
腊报新春至,阳和残雪融。
檀心含细雨,磬口散香风。
故染尘黄素,应嫌脂粉红。
孤怀思故土,瘦骨傲苍穹。

(七)五律.山中梅
身静尘缘断,山深清兴殊。
临泉心自乐,倚石势何孤。
月满含琼树,花飞映玉壶。
凭高天地阔,瞰远守区区。

(八)五律.  书窗梅
疏影横帘外,暗香 浮笔端。
入窗含雪细,侵鬓带冰寒。
风舞身如寄,伊歌夜已阑。
堪描美姿仪,相惜一声叹。

(九)五律.江梅
绝知春意好,堪笑客愁多。
雪树寒生色,江风香染波。
傍花陪坐卧,邀月共吟哦。
梦里孤舟远,镜中双鬓皤。

(十)五律.梦梅
清影传眉目,素华垂鬓鬟。
风摇花的的,枝动鸟关关。
别梦云霞绝,相思涕泪潸。
香馀凝一枕,魂逝满孤山。

(十一)五律.驿桥梅
驿桥梅老矣,千载著花香。
零落泥尘下,孤高霜雪昂。
争春非我愿,傲世寄他乡。
风雨虬枝劲,放翁歌意长。

(十二)五律.孤山梅
爱子呼孤鹤,怜妻咏八梅。
暗香春淡荡,疏影月徘徊。
袅袅烟岚动,潇潇风雨摧。
折枝情寄远,嘱雁绕轻雷。

(十三)五律.沈园梅
香奇墨痕染,枝老著花新。
滴露千行泪,飞花万亿身。
伤情羞白髮,入梦忆青春。
太息空惊鸟,相思不见人。

(十四)五律.黄州梅
荣枯皆有梦,开落自无愁。
一夜东风醉,半随飞雪游。
冷香沾客泪,落蕊入诗眸。
苏子栽梅老,接云连曲洲。

(十五)五律.楚梅
倾国名天下,堪称第一梅。
章台落英下,楚水逐花回。
香细和晴雪,枝斜掣怒雷。
老株今尚健,且共月徘徊。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章华寺内。相传为春秋时期楚灵王所植,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十六)五律.晋梅
枝牵蔡山月,香染晋时风。
斜卧虬根壮,透天枯干雄。
诗题狂太白,花想老支公。
拾蕊投囊满,建安文藻通。
(晋梅,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江心寺旁。由东晋高僧支遁亲手种植,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

(十七)五律.隋梅
古梅颜亦古,五祖植天台。
月动枝残影,钟沉花落埃。
艳容情有约,香雪意难猜。
常入诗书画,不思归去来。
(隋梅,在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内。由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亲手种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十八)五律.唐梅
超山结根久,呓梦说玄宗。
香雪飘千里,彩霞连九重。
花前狂客醉,月下谪仙逢。
最爱吴苍石,勾皴写玉容。
(唐梅,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超山大明堂前。相传栽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十九)五律.宋梅
玉立千年古,花开两色奇。
一枝香白雪,孤树绕黄鹂。
烽火犹堪畏,雷霆莫敢欺。
应招和靖至,酬唱共怜伊。
(宋梅,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超山大明堂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长于塘栖镇的福王花园中,后移植至此。)

(二十)五律.欧梅
花发垂千岁,醉翁亲手栽。
枝笼透风月,香散满亭台。
佐酒尝青实,入诗歌粉腮。
镇山之宝也,独立绝尘埃。
(欧梅,为我国四大寿梅之一,相传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亲手所植,因而得名“欧梅”,被誉为琅琊山“镇山之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