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幼儿的敏感期
(2014-02-08 12:47: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关于蒙台梭利 |
摘
关键词
我们知道,几个月大的孩子拿到任何物品都会第一时间放到嘴里;在户外活动时间里,孩子会对操场上的小石子感兴趣;孩子们愿意走人行道的路牙子;愿意按各种电器上的按钮……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敏感期”本来是生物学用语,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中原本没有这个名词。是蒙台梭利将生物学的 “敏感期”借用于人的教育中。“敏感期”是 19 世纪生物学家狄佛利首先提出的,意指所有生物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与环境中某些因素息息相关的特殊敏感性,这些敏感性驱使生物从事明确的活动。敏感期相当短暂,主要目的是帮助生物获得某些技能和特性。
一、
所谓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在 0——6 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敏感期具有以下 三个要素:
(一)环境中的特定因素
蒙台梭利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所谓自然取胜的机会,是指处于敏感期里的学习:多、快、好、省。敏感期之外的学习: 少、慢、差、费。学习者如此;教育者亦如此。
(二)特别敏锐的感受性
蒙台梭利研究发现: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
(三)在特定的期间出现
敏感期出现在特定的期间,过了这个时期特殊的感受性便会消失,常被其它不同的敏感期所取代。蒙台梭利为了说明敏感期,引用狄佛利研究毛毛虫的例子:蝴蝶产卵会选择风雨侵袭不到的安全位置,那就是枝与干的分叉处。在这里卵孵化成毛毛虫。但是小毛毛虫吃不下它周围的大叶子。 因為剛出生的毛毛蟲顎不夠硬,只能咬樹枝尖端剛冒出來的新芽與嫩葉。因为刚出生的毛毛虫颚不够硬,只能咬树枝尖端刚冒出来的新芽与嫩叶。那么
毛毛虫怎样找到长在树枝尖端能吃的叶子呢?在这个时期毛毛虫对光线非常敏感,会朝向光亮的地方爬去。它被光亮吸引着爬到了树枝末端,正是牠可以吃到嫩葉之處。正是它可以吃到嫩叶之处。这样小毛毛虫就能享受到新芽嫩叶,充分地成长。到了它能吃粗硬的叶子的时候,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它不是到此时变得盲目,而是对光线变成迟钝,于是悠游于树枝树干间。蝴蝶產卵會選擇風雨侵襲不到的安全位置,那就是枝與幹的分叉處。
《如果錯失了敏感期》蒙台梭利說,錯失了敏感期就像錯過前往目的地的唯一巴士,或者像編織的時候漏了針一樣。人的敏感期基本集中在 0-6 岁,人类一生所具备的十大能力: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求知欲与探索能力、大运动与精细动作、触觉感知、情绪能力、良好个性与人格能力、审美能力都可以在敏感期找到种子。蒙台梭利对敏感期的发现,对于如何完善一个人的教育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蒙台梭利说:错失了敏感期就像错过前往目的地的唯一巴士,或者像编织的时候漏了针一样。如果沒有搭上唯一的巴士,以後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人就必須付出幾倍的時間,配合其他方法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没有搭上唯一的巴士,以后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人就必须付出。
二、
简单地说,在一段时间期内,幼儿重复做一件事情,甚至每天都重复一件事情,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聚光镜一样,反复集中照射在一点上。当幼儿出现这种状态,我们就称他的某个敏感期到了。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观察与 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 岁)
语言敏感期一般贯穿在儿童的 0—6 岁时期。从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0—1.5 岁的幼儿处于语言积累期,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准备期,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到接近 1 岁时便逐步能听懂某些词意,并开始模仿最容易发音的几个词。而进入 1.5—2 岁的幼儿则进入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语言活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诉说欲望明显,表现得积极主动。其最大的语言特点是学会说简单句,一般由 3—5 个词组成。语句结构多为名词和动词,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妈妈上班”、“宝宝吃饭”;有时语句不完整,只有谓语和宾语而没有主语,如“吃果果”、“睡觉觉”;有时句子前后颠倒,有时“偷工减料”省去句中的词。接近两岁左右的时候,语句中出现了少量的复合句,如“妈妈给我笔,多多画画”,之后的语言中逐渐增加了少量的副词、形容词和代词。
3—4 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公园里的 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5—6 岁幼儿的言语表达由连贯性言语取代不连贯性言语。另外有了自我中心语言(自己对自己说话、不起交际作用的自言自语,经常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产生,有时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进行的思考)。自言自语在幼儿期占很大的比例,到 6 岁左右开始渐少。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 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1.5—4 岁)
秩序感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它也是人生命中的基本情感需求,表现形态为安全感、归属感、格局感、时空感等。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表明:胎儿对秩序感就有了生物感应;3
(三)感官敏感期(0—6 岁)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会有哭叫的反应;婴儿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
环境里的事物。蒙台梭利在《儿童世界大发现》例举过这样的案例:一个 3 岁的孩子可以反复连续操作插座圆柱体 30 次,而一个 6 岁的孩子最多连续操作 5、6 次。可是一个 6 岁的孩子能做比 3 岁孩子更困难的事,那些事情对 3 岁的孩子来说不但不可能,而且很奇怪。感官敏感期一直是获得很多神奇能力的基点,人类在此时期获得的东西在其他任何时 期不一定能得到。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 岁)
1.5
(五)动作敏感期(0—6 岁)
童年时期动作对孩子而言是难以抗拒的,婴幼儿的动作是不停的,而且象木偶般缺乏协调性;3 岁的孩子一直在动,他们到处跑,也到处触摸感受所有东西;6 岁的孩子灵活地骑着单车自由穿梭……每个孩子都喜好活动、尝试搬动重物、模仿成人的动作,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不放过每个观察和实践的机会,通过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教育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
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 岁)
3—6 岁这个时期是儿童性格和社会性形成的胚胎期。2.5 岁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孩子的喜好厌恶、羡慕嫉妒、个性特点都会在这个时期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蒙台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说:“我们不能给予品德,也不能给予社会情感,品德和社会情感是生活的产物。”这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儿童经过年深月久地自觉练习,最终成为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美好情感、情操且拥有自律的生活的人。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爱是降生于我们世界的每一个儿童的秉赋,要使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七)书写敏感期(3.5—4.5 岁)
孩子在 3.5 岁左右,也许突然某一天,就开始热衷于拿支笔涂涂画画,甚至假装他正在写字,仿佛他真的在潜心谱写文章似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想写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喜欢拿着笔在纸上、地板上、床上、门上涂画。他们看来,所有的“作品”都是有含义的。如:画一个小圈,他们认为是鸭子。画了几条线,他认为是彩虹;若再多画几个图形,他甚至可以给你讲出一个故事来。当孩子有这样的表现的时候,那就说明他已经进入书写敏
感期了。书写敏感期大约出现于 3.5 岁半至 4.5 岁之间。幼儿进入书写敏感期一般需要经历用笔在纸上戳戳点点,来来回回画不规则的直线,画不规则的圆圈,书写出规整的文字等几个阶段。
(八)阅读敏感期(4.5—5.5 岁)
相对于其他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的到来显得姗姗来迟。当孩子喜欢翻看图书,每天都拿着书让成人解读,反复不厌其烦地讲述或者倾听一个故事的时候,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就到了。我们经常看到中、大班的孩子互相讲述自己喜欢的图书,热烈地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验……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九)文化敏感期(6—9 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 3 岁,但是到了 6—9 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他们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教授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经常有孩子缠着成人问这问那,由于他们视野逐渐开阔并且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此时对地理、历史尤其是科学、文化有着极大的热忱和疑问。因此,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我们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
三、
布克梅尼斯特•
(一)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成人需要改变的观念。蒙台梭利博士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有强烈的探索环境与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行动促使孩子从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基于这些发现,蒙台梭利深信孩子能够接受个别的帮助,透过自己的力量发展,获得知识, 变得更独立。
(二)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 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三)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 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此逐步建构。
(四)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蒙台梭利教学有丰富的教教具,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 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五)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例如:棕色梯的积高搭建工作,幼儿自己想办法搬椅子完成工作,教师在一旁观察,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并予以适时的帮助,这 是在教师安全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工作。蒙台梭利曾说道:“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相良教子,《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 袁爱玲,《把握敏感期,否则错失早教黄金时间——蒙台梭利的伟大贡献:幼儿发展“敏 感期”的发现》。
[3] 蒙台梭利,《儿童世界大发现》。
作者:杨朝霞
版权所属中国蒙台梭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