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14课)

(2021-03-01 09:26:02)
分类: 教育教学

第13课 溶解的快与慢

1.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都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3.将物质加工成小颗粒,有助于加快溶解,如食盐、纯碱。

4.有些物质被加工成大颗粒,可以降低溶解的速度,如各种形状的糖块

5.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底或杯壁

6.把粗盐和细盐,分别放入温度、水量相同的水中,细盐溶解的快。

7.在一杯水中加入少量的盐,看到的现象是盐溶解在水中,继续加入大量的盐后,发现杯底有细盐沉积,说明食盐不能再溶解了。食盐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8.砂糖能溶解在水中,但是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9.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继续溶解。

10.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可以溶解在其它液体中。比如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酒精中。

11.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在洗涤剂中,分布在水中各处。

12.洗手液、洗衣粉等刚放入水中时不能溶解,并且还有沉淀,但充分搅拌后就溶解了。

13、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1)把物质加工成小颗粒,有助于加快溶解,如食盐、纯碱。

(2)冲泡奶粉、冰糖时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糖加入水中,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4)有些物质被加工成大颗粒,可以降低溶解的速度,如各种形状的糖块

实验

实验目的:搅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冰糖

这是一个( 对比 )实验。

实验步骤:

向两个烧杯中各加入5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

(2)天平称出两份质量各位10克的冰糖,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冰糖水。

(4)观察两杯水中冰糖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两杯水中冰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实验

设计“水的温度是否能加快皂粉的溶解”研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水的温度是否能加快皂粉的溶解

选出需要的材料(在括号里打√)

两份等量的皂粉() 两个烧杯( ) 小刀( )

搅拌棒( ) 100ml冷水( ) 100ml热水( )

相同的条件:皂粉的量相同、冷水和热水的量相同,不搅拌

不同的条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实验记录

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

实验过程热水 快( )

慢( )冷水 快( )

慢( )

5、实验结论:水的温度影响皂粉的溶解,热水中的皂粉溶解得快,冷水中的皂粉溶解的慢。

第14课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1.通过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食盐、小苏打和白砂糖相比,(白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最强,其次是食盐,小苏打。

2.我们常喝的饮料“雪碧”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3.人们利用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4.淀粉不能溶解在水中,味精、砂糖、盐、小苏打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5.一杯水,不可以无限制的溶解盐,

6.使用增氧泵往鱼缸里打氧气的理由:可以提高鱼缸里的含氧量,供给鱼儿呼吸。

7.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是不是搅拌、水的温度等有关。

8.对比试验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方法,就是确保有一种实验条件改变,其他条件不变,这样才能使结果对比鲜明。

9.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氧气。

10、解释为什么会有“硝花”现象。

答:冬天天气寒冷,湖水中的硝随着温度降低溶解能力变小,从湖面析出,就出现了硝花现象。

11、像食盐或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

实验

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主题: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50毫升)、每一勺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克数一样,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白砂糖、小苏打。

试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白砂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

实验

轻轻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三分之一管的汽水,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器管口,反复推拉,回答问题。

1、汽水静止时瓶内没有气泡,摇晃后瓶内有( 气泡 )产生。

2、慢慢往外拉注射器,发现气泡(变大变多),再往里推发现气泡( 变小变少,消失了 )。

3、实验结论:(1)气体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跑出来。(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压力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