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教学设计
(2019-08-10 15:55:28)分类: 教学设计 |
浮
教学内容: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活动1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预测“物体的浮沉”、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应用“物体的沉浮”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从而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对常见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沉浮状态将物体分类。
(2)通过对浮沉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探究实验,促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浮沉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现象。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对比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水槽、量筒、水、木块、石块;矿泉水瓶、橡皮、苹果、铅笔、尺子、橡皮擦、曲别针、乒乓球、毛巾、烧杯、钥匙、蜡烛、纸船;贴有 “浮↑”“沉↓”等标记的塑料筐;混有麦麸的小麦、掺了沙子的芝麻;记录卡;物品图片;小毛巾 等。
设计理念: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们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小学生们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的是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样东西,你们看是什么?(拿出一块石头和一块木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把石头和木块一起放入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演示实验:把石头和木块放在水中。
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二、讲授新课,认识浮沉
讲解:把木块放在水中,它会飘在水面上或者说浮在水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浮”,(板书“浮”)把石头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这种现象叫做“沉”。(板书“沉”)浮与沉是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三、实验操作,验证浮沉
1、预测浮沉
教师拿出一些物品的图片,先让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的浮沉现象,并把预测结果贴在黑板上。
2、实验验证
谈话:要想知道刚才预测的正确性,我们还需要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大家看,刚才你们预测的物品就在你们桌子上的塑料袋里,现在请你们把袋里的这些物品放在水里,观察它们是浮还是沉?确定之后把物品放入有标记的小筐里。 这里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你们边实验边记录,浮的在下面的格子里画“↑”;沉的在下面的格子里画“↓”。
小组操作,根据判断把物品放入对应的筐里,并做好记录。(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贱出,同时要及时清理桌面)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3、组织整理
实验结束了,请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材料,看哪个小组收拾的又干净又快,倒计时。
4、交流发现
[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他们会倍感亲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解决问题,应用沉浮
1、谈话:刚才你们做的沉浮实验非常好,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一起做一件事情吧。你们每组都有一包东西,掺有麦糠的小麦和混有沙子的芝麻,看看你的小组是什么,先思考讨论,再实验操作。看哪个小组整洁迅速的把小麦或芝麻选出来。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方法。
[通过对浮沉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延伸,拓展浮沉
1、谈话:利用浮与沉可以成功地将麦糠和麦粒、沙子和芝麻分开,你还知道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浮与沉有哪些应用吗?
2、学生尝试回答。
3、总结(演示图片)
大家说的非常好,这些都是应用了浮与沉,浮沉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希望大家在课下也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应用浮与沉的例子,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并且继续探究,看看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吗?
板书设计:
浮
乒乓球
蜡烛
尺子
纸船
铅笔
矿泉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