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2014-05-10 22:09:42)分类: 教研 |
学 |
数学 |
研讨形式 |
集体 |
研讨时间 |
2013.9.27 |
备课组长 |
|
主备学校 |
马兰社区小学 |
记录人 |
张常红 |
参与学校及人员 |
杜立彬主任、裴金龙 王小娟、张常红、杨海红 |
备课分工情况 |
|
||
活 动 记 录 |
一、王小娟教师对自己执教的《乘除混合运算》一课反思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题思路、应用意识 本节课“我”解决了重点,但感觉没有解决难点,比如最有一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难点,并解决它呢。 3、教学过程 (1)“炫我两分钟”:主讲人以前很胆怯、没有自信,课前“我”多次辅导见效甚微,也萌发过换人的想法,但当“我”想到“炫我两分钟”就是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时,“我”不但没有放弃她,而是给予示范指导,不断鼓励她,所以她今天的表现非常成功,“我”很欣慰,因为她体验到了成功,提高了自信心,而“我”没有放弃。
(2)尝试小研究:“我”认真研读课表、教材以及市局下发的尝试小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我”觉得此题不适合画图讲解,所以略作修改后,呈现在大家面前。 (3)班级展示提升: 问题:在展示过程中,组长抓不住何时收。 方法:集中培训。 (4)自我挑战: ①运算顺序除了宫博议不会,其他同学全会,而运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许多同学计算错误。 方法:“一帮一”,会改的学生自己该,组长监督;不会改的学生,组长辅导,明确一帮一对象,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②问题:学生喜欢分步,大部分学生不会列综合算式,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综合算式”的好处? 方法:学生不列综合算式是因为他们不习惯,其实综合算式不仅是学生对解题思路的一个综合,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它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发展,为以后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在题后标注:(请列综合算式) (5)评价:浮于表面,不深入、不到位。 二、杜立彬主任讲评本节课 1、一位有素质的教师不是讲完课就结束了,而是深入思考教学,王小娟反思得很全面、到位。 2、数学课都应有一个前侧:可2、3道小题,主要是对学生之前学会了多少有所了解,当然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 本节课一共出了6道竖式,统计9人全对,15人错1题,11人错3题以上。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就可以很好的把握重点,知道哪些地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3、课前尝试小研究必须做到组长阅:这样组长知道本组的问题出现在哪里,都会的题不交流,直接进入主题、难点。 课前尝试小研究必须做到教师翻阅:掌握数据,问题在哪,如何突破难点。 组内交流做到后进生先说,全班交流也是后进生先说。 4、小组交流前应注意什么?指名读。这点很好,让学生明确注意事项,以后坚持。 5、小组建设很重要:帮扶对子必须建立,后进生与优生应左右做,不适合对做。 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可设“乐于助人奖”、“进步奖”、“勤奋奖”,让每个学生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6、抓住课堂升成:如谈收获时张溪纯同学问“遇到小括号的怎么办?”有的学生回答“先算小括号里的”,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为下一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7、自我挑战 (1)梯度性 (2)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
此题运用了 解题思路的清晰表达不仅是列综合算式的基础,也体现了“模型思想”。 (3)汇报时可展示“错例剖析”。 此题对吗?错在哪?这也是兵教兵的另一个写照,教师要善于抓住错例。 总结: 1、课前小测要搞。 2、课前尝试小研究做到组长批,教师阅。 3、小组合作建设,明确帮扶对子,做到会的坚决不教,不会的重点研讨。 4、学生评价系统化,建立学期乃至学年度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 5、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对目标、重难点的把握很关键,思考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6、小组、学生汇报的培养,汇报什么,如何汇报,应做到自然。 7、建立大的数学观,不要只局限于本节课的知识——可在拓展延伸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