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文联征文活动获奖感言

标签:
杂谈 |
参加中国文联征文活动获奖感言
作者:洪建福
在厦门,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艺术与公益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就是王鹭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当代雕塑家,一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公益事业中无私奉献的践行者。
认识王鹭鹰不到一年时间,我为他的艺术作品魅力而着迷,更为他的持之以恒的公益活动善举而肃然起敬。恰逢今年三月份,看到一则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国民协会员的使命与情怀”主题征文活动信息,我就动笔写一篇以王鹭鹰的事例为素材的纪实文章参与活动。
三个多月时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喜讯——我收到了主办单位中国文联寄来的《作品入围证书》。说明一下:(1)这次共有来自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投稿文章参与征文活动;(2)评选结果不分奖项等次,入围即是获奖;(3)评出的入围文章共47篇,排名不分先后,洪建福的参赛文章《艺术化的雷锋精神》排在第三十五条;(4)福建省入围作品仅此一篇。
这次获奖,大部分成就应该归功于王鹭鹰。因为:(1)没有真素材,就没有好文章;(2)王鹭鹰的事迹,不仅真切感人,而且把好人好事做得很有智慧,达到艺术化的高度。
所以,这次荣幸获奖,我发自内心感谢王鹭鹰!
附:入围文章《艺术化的雷锋精神》片段节选:
台风后的艺术奇迹
2016年中秋节,“莫兰蒂”台风如猛兽般正面袭击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瞬间满目疮痍,65万棵树倒伏,大街小巷一片狼藉。王鹭鹰的女儿所在学校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王鹭鹰向校方建议,组织一批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到现场观摩学习,又得到赞赏与支持。学生们围在王鹭鹰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王鹭鹰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一边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创作的要点,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动手参与创作,最终,一批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艺术作品诞生了,这些作品虽然还不够完美,却因独特的创意和用心的做工,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学校的上级部门厦门市海沧区教委很快得知了这件事,对王鹭鹰的创意和善举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希望他能将这一公益行动扩大范围,在全海沧区的十一所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示范活动。王鹭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深知这是一个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心中的好机会。此后的日子里,王鹭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奔赴各个学校。在每一所学校,他都亲自进行现场创作,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将废弃材料变成艺术品。在他的带动下,老师、学生及家长们纷纷参与进来,形成了集体创作的热潮。大家齐心协力,创作出了《纪念铭牌》、《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五千多件室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装点了校园,更成为了传递环保理念和艺术之美的载体。王鹭鹰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以微小的力量为起点,引发了一场艺术与公益的连锁反应,形成了上下齐心、各级联动的良好氛围。他用艺术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在灾后重建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温暖与希望传递给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