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内容应当忠于原文
(2014-04-17 09:42:05)
标签:
教育 |
翻译内容应当忠于原文
翻译不是译者的独立创作,翻译的任务是把原作用另一科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译文在内容上与原作不符,那就不叫蔽译了。
就原作而言,不论一篇文章也好,一本书也好,起决定作用的(也叫主要矛盾)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和作品的中心思想。其余的如作品的例证、细节、说明、形象、语气、感情等,都是为它服务的。因此,看一篇译文是好是坏,首要是看其是否忠于原作的立场、观点和主题思想。如果译文在全局上不忠于原文,那么在其他细节上再忠实也不是好的译文。
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句子或一个词往往有几种译法,这几种译法各有利弊,有的忠于原文的形象,有的放在整篇文章中显得较为通顺,有的更为忠于原文的整个精神(即其立场、观点和中心思想),有的在局部看来是违背原作精神的。这时,我们就应局部服从全局。正如果戈理所说的:“谈到翻译,我要说这样一句话:有时候要远离原文的字句。故意离开它,为的是更接近原义。”别林斯基也说过:“接近原文并不等于要传达每一个字母,而是要传达原文的精神。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法、特点和特性。为了正确表达一个形象或句子,在翻译过程中甚至常常要改变这些形象和句子……应该让译文所表达的内在的生命符合原著的内在生命。”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在立场、观点、内在精神上大致符合原文就算完成翻译的任务了。我们是说,首先要看全局,然后,在全局符合原文的前提下,要做到在局部问题上也要服从原文,每一个局部都要服从全局。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是相对的。一段话的中心思想在整个文章中是局部,但在该段落中的所有句子中是全局;一个句子的竟思,在一段中是局部,但对于组成这句话的各个句子成分或词汇来说,它又是这句话的全局。
局部与全局虽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统一的一面。如果每个局部或大部分局部译的不正确,我们就很难把全局翻译的正确。因此,局部与全局既相矛盾,又是相辅相成的。恩格斯在批评腊韦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译成法文时说:“他领会不了德文许多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他只知道一个词属于哪一纲,但不知道属于哪一目,更不知道属于哪一科。依我看,这正是大多数翻译的毛病。”这句话不仅对英译汉适用,对汉译英同样适用。我们不仅应注意大的方面忠于原文内容,在细腻的地方也要忠子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存在作品内容上全局与局部的间题,而且还存在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矛盾。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应着重内容上与原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