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进春节 感受传统
(2014-04-18 22:47:45)
标签:
成员课例 |
分类: 优秀教案 |
走进春节,感受传统(执行教案)
指导教师
一、课前谈话
1、欣赏歌曲《拜新年》,感受喜庆气氛。
师:听完音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气氛吗?(评价:对音乐有很强的感受力。)
2、春节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
师:这一首凤凰传奇的《拜新年》,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思绪拉到了春节。回忆一下,春节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老师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你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春节有关的信息资料,你们都搜集了吗?搜集了哪些资料呢?指名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备而来啊!那咱们就准备上课吧!
二、谈话引入,引出主题。
1、同学们,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当今社会,很多传统节日已被人们逐渐淡忘冷落,唯有春节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你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感受传统。
2、板书课题:走进春节
三、研究讨论,确立子课题。
1、对于春节你最想了解什么?
2、师生共同从中确定研究的主题。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可真不少,从这些问题里反映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去研究,那工作量就太大了。这样吧,老师和你们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一起研究吧。
3、教师板书研究的主题。
四、成立研究小组,展开研究讨论。
1、各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师:请每个小组组长与组员迅速商量一下,选取你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2、教师出示交流讨论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要求如下:(PPT展示)
(1)、将搜集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筛选整理。
(2)、组员分工要明确,汇报方案要详细,并确定汇报形式。。
(3)、讨论时要轻声,讨论完成后,请坐端正,等候展示。
3、各组学生相互交流、研究,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五、小组展示汇报。
1、教师提出展示汇报要求。(PPT演示)
师:交流讨论告一段落,下面进行展示汇报环节。请全体学生面朝老师坐正,展示汇报要求如下:
(1)、展示汇报时,要大方自信,声音要响亮。
(2)、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提出评价或建议。
2、分小组依次展示,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一)春节的由来
1、小组组长先汇报,再推荐一名小组成员以讲故事的形式汇报。
2、请其他组评价。(这位同学果然是不负众望……)
3、本小组成员对其他组成员提问,考考学生的倾听能力。
问题如下:
(1)年最怕什么?
(2)人们用什么方式来驱赶年兽?
4、师小结:从你们准确而又完整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善于倾听的孩子。倾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5、过渡:这第一个小组的汇报给咱们的汇报开了个好头,让咱们期待下一个小组的精彩表现吧!
A、习俗一组:
1、以童谣形式展示,教师可带动其他组学生一起拍手打节奏,调动课堂气氛。
2、指名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对童谣进行梳理。
师:这大年初一扭一扭,扭是什么呀?给咱们扭一个呗!
从童谣中,我们知道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3、过渡:我知道还有一个小组研究的也是春节的习俗,是哪个组,请举手示意一下。看!他们都迫不及待了。来!请上这个小组。
1、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人们除了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师补充:爆竹声后,碎红满地,俗称“满堂红”,乃大吉大利之兆。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对联,你们会读吗?
学生出示春联,指名学生试读。
(一)如果学生读对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
师补充:这位同学对春联是大有研究。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师:看来对春联的张贴、读法部分同学还比较模糊。那么就让老师来讲解吧!对联,首先要根据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确定上下联。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是上联,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是下联。其次,需弄清上下联张贴位置。这个方法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横批读法也是由右至左。刚才教师讲解的是古代春联张贴之法,春节贴春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既是传统,老师觉得就应当按照老讲究来办。
(二)如果学生读错了。
师:他读得对吗?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没有答出来)
师:看来对春联的张贴、读法部分同学还比较模糊。那么就让老师来讲解吧!对联,首先要根据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确定上下联。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是上联,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是下联。其次,需弄清上下联张贴位置。这个方法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横批读法也是由右至左。刚才教师讲解的是古代春联张贴之法,春节贴春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既是传统,老师觉得就应当按照老讲究来办。
师:最后,让我们一齐把这副对联齐读一遍!
师补充: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具有强烈的民俗色彩,老师也搜集了好多窗花,想不想看?
师补充:现在家家户户张贴的福字一般都是在商店购买,古人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传统。(PPT展示)这是古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福”字;再看这一幅,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字?(百福图)这个百福图特别珍贵,是在河南洛阳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每个字字体各异,各有千秋,无一雷同。
5、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在饭桌上,必须要有鱼这道菜,象征年年有余。
师补充:还记得你家年夜饭桌上有鱼这道菜吗?年年有余有着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在里面。
师补充:说说你是怎样给爷爷拜年的?你们还给谁拜过年?怎么说的呢?(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祝福话语。)
7、教师通过课件补充展示与春节习俗相关的图片。
8、小结过渡:再次用掌声感谢这个小组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感受到了魅力无穷的年俗文化。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就让精彩继续,请上下一个小组!
(三)春节的诗词
3、老师也搜集了一首与春节相关的古诗,请同学们试读一下吧!
4、小结:中国是诗的国度,她有着三千多年漫长而辉煌的历史。这个小组的汇报也让我们从古诗中找到了春节的影子,知道了春节习俗是由来已久。
5、过渡:还有一个组未展示汇报,期待他们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四)春节的意义
1、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⑴、民族凝聚力:请看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个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的装饰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它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制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师小结:这个中国结意义深远,它一线相牵,犹如中华儿女一脉相承。每逢春节,那些身处天南海北、异国他乡的人,都要收拾行装,不远万里地回家过年。因为在这一刻,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诉自己:我们都是华夏的儿女,炎黄的子孙。
⑵、和谐、国泰民安:春节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日里有矛盾的人,一句“新春快乐”相信也会“一笑泯恩仇”吧!家家户户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整个社会洋溢着安定祥和的氛围!我想,在春节期间,社会犯罪率一定是最低的。
小结: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这就是我们要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美丽中国!
⑶、团圆、亲情: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在这一天,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路途多远,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春节正是亲人之间加深感情的好机会。
2、小结: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让中国人对家有着深深的眷恋。某种意义上,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春节期间,我观看了央视一则有关春节回家的公益广告,深有感触,想与大家分享:
3、教师播放视频,并加以解说。
这是一群农民工骑摩托车回老家过年的真实故事。画面中的男主人公叫汪正年,夫妻二人外出打工6年,为了节省车费,每年他都骑摩托车带着妻子回贵州老家过年。穿透夜色,揣着温暖,迎着太阳,向着家的方向进发了!全程1350公里,要骑行五天四夜啊!一路崎岖的山路,风餐露宿,雨雪交加。有重重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危险时时刻刻在等待着他们。然而,所有的困难所有的危险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亲手为一年未见的女儿穿上过年的新衣的那一刻,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的那一刻,一年的辛苦,一路的奔波都有了幸福的意义。这一刻,人欢笑,家合美,幸福吉祥!
3、请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小结: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家,不仅是我们的根,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春节文化。这就是春节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渊源所在。
六、教师总结、延伸。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要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课后,大家还可以收集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感受咱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课获荆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湖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