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碰鸡蛋,哪个容易破?
实际上就是——蛋壳薄的容易破。
不过,难以预料,哪个壳薄。因此就要随机挑选,实验证明。
爷爷经验——红壳厚,白壳薄。
刚才,爷爷询问DW哥哥——运动的鸡蛋,用同样部位,碰撞禁止的鸡蛋。那个更容易破?
回答——同样。
证明他学懂了牛顿第三定律。其实,他早在7岁时就已经感悟到(2010-4-4)。
直感的错觉广泛存在,就是绝大多数人,包括著名的,师范物理教师,以及百度百科资料,就有人认为——主动者更安全,被动者更危险(或者刚刚相反)。
推而广之,毛骨悚然——撞车不可避免时,干脆加速冲过去。。。
然而,爷爷做过“千蛋碰撞试验”,结果,与dw哥哥答案相同——事实胜于雄辩,实验证明——牛顿第三定律,仍然颠扑不破。
与此不同,那位著名物理教师,还在当地刊物《广水潮》发表论文,使用复杂的概念、公式,什么动量,速度,动能,推断——主动者更安全,被动者更危险。
下面就是百度百科的资料,第一个设计错误的所谓“实验”,结论与《广水潮》相同,迎合了社会普遍的错觉。可是第二个实验,结论却更高相反。
该俩“实验”,设计不当,因此,结论错误。因为鸡蛋,有的蛋壳结实,有的脆弱。一个蛋壳结实的鸡蛋,可以碰破很多脆弱的鸡蛋。
实验答案解释,错在不懂速度的相对性。
其中第二个“实验”的网友最后回答,却从理论上纠正了错误
纠正实验设计错误的办法,最简单的理念就是——公道不公道,只要打个倒——化主动为被动,交换碰撞。反复很多次,做重复试验——破蛋记录,不破换手。左静右动,破蛋统计。
复杂的办法——就是爷爷的“千蛋碰撞实验”。设计要领——破蛋记录,不破放下。一边破完,未破重分。最后“冠军”,留作下轮。
具体操作:
千枚鸡蛋,随机均分,100小组,每组10枚。
每组再分,随机放置,左右各5枚。
左右两手,分别取蛋。
左静右动,碰撞彼此腹部。
破蛋记录,不破放下。
一边破完,未破重分。
轮流重复,小组未破“冠军”,留到下一轮,跟另一组的“冠军”比拼。
如此重复,直至完成。记录统计,才有结论。
以上两个实验设计,任何人可以重复。
千蛋碰撞试验,重复发表如下:
【鸡蛋碰鸡蛋,哪个容易破
2010-04-04
17:43:17| 分类:
生活科技
| (转自阿黑网易博客《翅在云天》)
许多人,可能是大多数人认为,“被碰撞者容易破”。当然,这是假设两个鸡蛋之间,仅仅运动速度不同,而其他的,则完全相同。
持有这种观念的理由,是一些误解。例如:手掌打脸——肯定脸更疼;还有,把社会现象,混同于自然现象。例如:两强相逢——勇者胜。
甚至,民间,特别是有几位司机大佬认为:两车相撞——快者胜——损伤小。因此,发现撞车不可避免时,就干脆加速冲过去,减少自己的损伤。
想不到,在某地的一份综合杂志上,有当地“著名”的“专家”撰文,利用什么动能、动量之类的概念,经过复杂的运算,竟然“证明”上述说法正确。
点破这个误解,最浅显的办法是:用手打手——自己的左右手,轮流拍打“对手”——打击与被打击的部位、方位相同,体会一下,就明白了。难道用高速的脸,去碰击静止的手吗?
至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笔者对幼儿谈过,那幼儿就应用到鸡蛋上,他认为:“两个鸡蛋同时破”。判断虽然幼稚,却足以证明,该定律并不难懂。
至于车辆相互碰撞实验,笔者不可能做到,也没有有关资料。可是,可以使用鸡蛋碰鸡蛋,模拟车辆碰撞。实验设计原则:尽量做到随机取样,部位相同,公平合理,数量很多,利于统计。
笔者经过半年时间,作过“千蛋碰撞实验”,记录统计证明,破损机会均等。】
【再百度《桃蓉的博客》——下面文题“鸡蛋碰鸡蛋,哪个容易破”:
鸡蛋碰鸡蛋,哪个容易破
(2010-04-04 17:43:56)
“千蛋碰撞实验”:】
————————————————————————————————————————————————
【参看虚假实验(来自百度百科):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鸡蛋B被撞破.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 ) A.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B.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对A的...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鸡蛋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 )
A.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B.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C.A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
D.A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A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所以所受合力较小 展开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发布于2014-09-09 14:51 最佳答案
|
A、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故A正确,B错误;
C、在撞击瞬间,A蛋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产生对A蛋壳向前的作用力,使A蛋壳接触处所受的合力比B蛋壳的小,因此B蛋壳易被撞破,故C、D正确.
故选ACD.】
【百度反论(摘要):
用一个鸡蛋去撞另一个鸡蛋,发力的鸡蛋容易先碎,为什么?
尝试后发现,用鸡蛋A去撞鸡蛋B的话,一直是A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么?
----------------------------16年4月17日补充------------------------
砸了好多鸡蛋了,大的小的都试过了,并不一直是A碎,但是A碎的几率最大。
A是运动的, 突然停止时, 内部液体加了压力.
比B多受了一个力.
假设两个碰撞部位相同。 考虑B被固定的情况。将撞击部位抽象成两个弹簧振子完全非弹性正碰,可以算出两个弹簧振子压缩程度是相同的。但是由于A是运动的且碰撞部位看作点,鸡蛋壳停下后(假设速度没有大到直接撞破蛋壳),由于惯性,其内部流体对A的蛋壳有力矩,使得蛋壳结构破坏。但是B被按住,蛋清和蛋壳都没有相对运动,这种破坏不会发生。所以,A先破。
再考虑B不固定。若鸡蛋A碎的话,以鸡蛋A作为参考系,鸡蛋B将拥有速度,则与鸡蛋B参考系一样,鸡蛋B将碎掉。由于这样会产生矛盾,所以鸡蛋A和B哪个破是不一定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