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

动态地看问题是个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体会。
我从今年八月份开始观察书法,不能说学习,是因为我不打算学,只是欣赏而已。
我根本不喜欢书法,今年八月刚退休我第一个区看的博物馆就是国家博物馆,我喜欢这首一个好的开头,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理所当然是中国最好的,好比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
我仔细看来青铜器,仔细看了陶瓷展,走到书法厅,我进去一分钟后就出来了。
为了消除退休后不适应,减低焦虑,我听从网上说的,写字是最好的令内心安宁的方式之一。开始每天用水描字,就是应付焦虑。小坏球友说要从隶属开始,最好的曹全贴。关于各种知识,我比较相信小坏。人家学霸。
果然,曹全贴笔画简单,框架四平八稳,有利于先把字的 架子搭好。我过去都是些楷书。总是字的架子摆不好。
认识了就是喜欢的开始,我随着写的多就开始看隶属好看了。
前几年买的书法集根本看不下去,只能看看启功的比较规矩的字,至于赵孟頫,董其昌的字放在楼道里跟长期不看的书放在一起。就是徽宗和启功的字我也就是看着规整,有板有眼的。行书,草书肯定一头雾水。
写了几个月的字,我开始看启功的行书了,觉得
不错,舒服。把启功的大本书法集拿出来经常找写得比较整齐的行书看看,如果那几个字还认得就很高兴。或者从百度里把诗词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对照。顺便也欣赏一下诗词也觉得是个美事。
前天晚上要去国家大剧院看芭蕾舞。跟李月商量,顺便看看国博的大唐风采展。这样,我们前天中午到国博看展览,再一次路过书法展。
我最近很怕走路打球,膝盖和胯都有问题,看了一个多小时的展览已经很累了,但是我依然兴致勃勃地看了书法展,居然很兴奋地看了很久。
展览里怀素的自叙帖,临摹的,我知道这个人的草书是中国草书第一人,我估计很久以后随着我对书法的学习,有一天一定能欣赏他的作品。
过些日子我去北海公园的阅古楼看看三希堂碑。10元一张门票估计是乾隆怎么想不到的吧,现在政府对文化多重视,给市民多大福利啊,那时候乾隆把这个石刻的拓本只赏赐给重要的大臣。
估计每年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总之多看,多积累肯定会进步。北京石刻博物馆也得列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