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2017-04-20 12:58:22)

  Day2

 虽然落地里斯本就马不停蹄地在老城里走走看看,一日下来已是人困马乏,半夜还是醒了,时差依旧在。从窗子望出去,淅淅沥沥的雨在浅吟低唱,石块路在夜灯下闪闪发光。

 顶着阴晴不定的天色出门,出门不久就遇大雨。好在这次出门之前准备工作做得周密,上街的时候是人手一把雨伞一件雨衣,可谓武装到牙齿。只是在穿过宫殿广场去地铁站买公交卡时,被瞬间狂暴的大风吹得几乎撑不住雨伞。

 第一站去了位于贝伦区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葡萄牙全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珍品,为纪念葡萄牙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所建。从空中鸟瞰,教堂的结构是一个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冈岩砌成。30对数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苍穹,给人一种摆脱尘世一切重负的感觉。

 这座教堂将豪华、精致与冒险精神相结合,艺术风格源于葡萄牙第14任国王堂·曼努埃尔一世。受益于若昂二世的励精图治,继任者曼努埃尔一世一登基就迎来了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全盛时代。当时葡萄牙人驾驶着三桅帆船,在人迹未至的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最先沿大西洋的西海岸到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此后航海家们又顺利地抵达了莫桑比克、印度、澳门、马六甲、菲律宾、巴西等地。从此,远东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瓷器、巴西的黄金等源源不断地流向葡萄牙,使葡萄牙成为欧洲早期殖民地国家中最为富足的国度。

 曼努埃尔一世下令用香料和黄金饰品所征税收的百分之五修建了这座恢弘修道院。1755年的大地震,几乎使整个里斯本毁于一旦。由于地震发生在周末上午,所有的天主教教徒都在教堂作弥撒,伤亡极其惨重。唯独这座大教堂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从而,更加为热罗尼莫斯大教堂添加了"上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

 现在,教堂里长眠着葡萄牙的诗魂卡蒙斯、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最富盛名的作家埃尔库拉诺,他们的棺椁用大理石雕制,四周是其生平的介绍,下有6只雄狮支撑,上有本人的仰面平躺雕像。

 罗总看到诗人和作家的棺椁被这样隆重地安置在修道院中,不禁疑问:“葡萄牙的诗人地位这么高吗?”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无处不在的瓷片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著名蛋挞店Pastéis de Belém甜品店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蛋挞和热巧克力

 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行程安排就是“闻香识蛋挞”。这家始创于1837年的Pastéis de Belém甜品店,就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旁边,有着一张貌不惊人的小小门脸,墙外屋内毫无悬念地贴着瓷片。即使是雨天,客人依然络绎不绝。

 绕过柜台排队的客人走进大堂,里面豁然开朗。发现这家店的店面空间委实不小,但大堂和几个小厅都满满的落坐了食客,有不少东方人的面孔。

 喜欢细细品味食物入口时精彩纷呈的层次感,薄如蝉翼的挞皮香酥松脆,入口即化的蛋液与牛奶绵软爽滑,香酥与软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甜而不腻回味悠长。每人两只蛋挞配上一杯甜腻香浓的热巧克力,倦意与寒气一扫而光。

 相传蛋挞的起源跟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息息相关。从1834年开始,葡萄牙所有修道院均被关闭。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为了生存,试着做一些甜品出售,未料大受欢迎。开业至今一直沿袭着传统工艺,古方秘制精心烘焙地老天荒遂成经典,而到访这家店也成游客必选的项目。

 从蛋挞店出来我们去了贝伦塔,步行途中小雨骤然变成暴雨,漫步立时变成狂奔,开始领教葡萄牙翻脸翻书说变就变的天气。

贝伦塔是里斯本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建在岸边水上的塔昔日是作为防守敌人的堡垒,也是当年航海家们扬帆出海之地。越过铁桥,走进白色古堡型的贝伦塔,塔内有16个炮位可以安装大炮以御敌。在屋顶的中央有个哥特式的矩形天窗,用作壁垒的通风口,以便大炮开火的硝烟能快速散去。

随着岁月流逝星移斗转,贝伦塔不再用于军事防御,它一度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贮藏室曾被改造成地牢用于囚禁犯人。

在贝伦塔的建筑风格上很容易看出弗朗西斯科··阿鲁达的作用,他大量使用了摩尔人阿拉伯人的艺术元素,比如说岗亭顶端的胡椒粉盒形状的炮台。为了显示出国王的声威,塔上装饰了许多曼努埃尔式的象征物,比如说厚的石绳环绕塔身,点缀石结、浑天仪或是耶稣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动植物元素。其中一座石雕犀牛相当引人注目,它在岗亭的底座上,显示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绩。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贝伦塔内的大炮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微雨中的贝伦塔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当我们从贝伦塔出来的时候,雨居然停了。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蓝天白云下的贝伦塔

离开贝伦塔,我们向东走,路过一个游艇码头,去看它东面的发现者纪念碑。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游艇码头

发现者纪念碑高52米,是为纪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纪念碑被设计成一个卡拉维尔帆船的形象,船头面向特茹河,最前端是恩里克王子的塑像。在他身后船帆东西两侧的坡道上,各有16个人物塑像,都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杰出的葡萄牙人。

碑体正中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高出船帆部分的东、西两边分别雕有两个葡萄牙方型盾徽。碑体北面(船尾)被雕饰成一把竖立的巨剑,下方是展览厅的入口。紧挨碑体两边的地面上各有一座浑天仪,安放在石质台基上。

我们没有去登发现者纪念碑,只是在附近拍照留影。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发现者纪念碑

在我们准备离开贝伦区之前,天终于大晴了。趁着雨后初霁,我们去拍了晚霞初上时的热罗尼莫斯。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雨霁后的热罗尼莫斯

虽然买了24小时交通卡,我们还是累得决定打车回酒店。看了看交通卡居然可以免费登圣胡斯塔升降机,轻轻松松赚到20欧的喜出望外顿时让大家精神抖擞满血复活,当即决定去登塔。据说如果是旺季,光是排队等待登塔就要个把小时。我们到达塔底已是夜幕初垂华灯初上的时分,略一等待便登上了观景平台,看到了里斯本的夜景。

圣胡斯塔升降机位于圣胡斯塔街末端,塔底是庞巴尔下城的街道,塔顶与卡尔穆广场相连。升降机于1902年建成,原本使用蒸汽动力,1907年改为使用电力。 这台钢铁升降机高45米,新哥特式装饰,每层不同的样式。通过螺旋楼梯可达顶层,有一个阳台,可供观赏圣若热城堡、罗西奥广场(Rossio)和庞巴尔下城的景色。它设有 
两个升降机笼,均为木质内饰,最多可乘载20名乘客。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圣胡斯塔电梯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里斯本夜景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夜色中Carmo修道院

从圣胡斯塔塔顶出去,路遇Carmo修道院。它建造于 1389年, 由骑士Nuno Álvares Pereira葡萄牙警察、仅次于国王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建造。葡萄牙南部莫拉的圣衣会在1392年进入修道院。1404年虔诚的创始骑士把他的财产捐给了修道院,在1423年,他本人也成为了修道院的修士。

Carmo修道院在 1755大地震中严重受损,也同时造成许多正在其中祷告的信徒的死亡。修道院的图书馆损毁,其中的5000部藏书丢失。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使得它损毁更加严重。这个修道院被局部改造用于军事建筑,也曾经用于储存木材。与该地区的其它建筑物不同,这个教堂从未完整重建过,但它的骨架在过去的250年里基本上完好无损。1864年修道院被捐赠葡萄牙的考古学家协会,他们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博物馆。

Carmo修道院的断壁残垣在夜色中沉寂静默,仿若历经风雨而缄口不言的老人。

又饿又累,没有了按图索骥的意愿,只想随便在回酒店的路上找个食肆充饥。招呼我们的年轻女孩有着穆斯林的面孔,每句话一定是以“My friend”开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葡萄牙----一个把瓷片贴在心上的国家-2(李总)

    食物的口味一般,性价比一般,乏善可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餐前小点,我们以为是免费赠送的,她不说我们也没问,吃掉之后她麻利地又拿来一大盘,结账时发现都是要付费,而且价格不菲。我们笑说:没有免费的“My friend”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