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高中毕业前没坐过火车的人大有人在,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上学期间,借着实习的机会,到过黄山,上海等地方,新鲜的不得了。
人们总结出来,富裕的初期就是可以有钱旅游了。
进一步是到国外旅游。至于到火星上面旅游还是地球人极个别人的理想。
我们六零后,人生比较忙,赶上贫困的童年,物质财富少的青少年时代,工作时候赶上国家大发展的时代,忙得脚打后脑勺。到了中年,眼看单位里面后生初长成,我们可以倚老卖老了,工作上面可以指手画脚了,加上儿女已经上大学,也鞭长莫及了。开始清闲了。一时不是所措。口袋里面也有了些散碎银子,不够买房子的,可够出游一次的了。
旅游访友成为可以偶尔为之的了。
好像那个石油大亨被问到为啥不坐头等舱,而他儿子却出门必坐头等舱时 他这样回答:他有个有钱的爸爸,我没有。
我们这代人几乎没有人有有钱的爸爸,花钱比较低调。不要说头等舱本来也不是自己花钱坐的,就是其他方面花钱也是中等消费水平。比我们的下一代那是省钱的很。
国内旅游应该在这二三十年的工作中利用各种出差机会去了不少地方。国外旅游变成一个可以触及的项目。
肯尼亚,北极,尼泊尔,这些著名旅游项目肯定是不能放过的。
办理签证,搞定旅行日程,跟地接讨价还价。出国前半年就已经忙得晕头转向。等好不容易出发了,发现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是个很难受的过程。
到了异国他乡,使用中式英语,手脚并用还是词不达意,让人感觉比上班还累。
西餐在国内算是不错的东西,经常自己花钱去享受一下。可是到了国外,顿顿西餐你试试?三天后就变成减肥食品。把对美食的期待从不求吃好,只求吃饱,在进一步变成,不求吃饱但求不饿。最后变成坚持几天,回家吃饭。
出门不论是住几星级酒店,也不是自己家,多有不便。首先是洗衣服,必须自己洗,不要说没有人伺候,就是洗衣机待遇也没有,必须是快干的衣服用手洗。第二天早晨出发前必须干,不然就等着养细菌吧。
出门的代步工具,可能是自己开车,可能是导游开车,路上喝水要考虑卫生间的问题,吃饭时间经常没点。饥一顿饱一顿。
听着导游用英语介绍景点,能听懂一半的算好的,我
几乎听不懂,只能看看热闹。